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

  摘要: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提问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策略

  著名数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提问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的针对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在某一教学情境中包含着许多的教学问题,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所提出的问题不可过于大而全,使学生摸不着边际。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时,课前导入,师:今年是什么年?生1:鼠年。生2:2008年。生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生4:奥运年。学生的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不能就此说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过于概括,没有针对性。

  2、提问的适度性

  一个正常的教学班级,学生由于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会形成不同的知识接受程度。同一道题对于不同认识结构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出层次,注意不同的群体辐射面。难易适度的基础性问题应提问中等学生,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提问学有余力的学生。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认识”。授课时,教师出示圆形,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基本概念,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学生细心发现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到答案,而教师也有所侧重的寻找学困生或一般学生回答,给这一部分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而新授时,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将圆形、正方形、椭圆形这三种图形沿一条直线滚一滚,描出滚动过程中中心点的痕迹,并试着分析。如果这时提问学困生,则势必导致学生无法回答,并且有损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相反,教师应找学有余力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他学生在他的讲解下明确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圆心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结论,体会圆的各点均匀性。同时达到提优的目的,使其永不满足,具有愿意不断挑战更高层次难题的决心和信心。

  3、提问的系统性

  小学数学课堂应教给学生一种数学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牢牢打下深深地第一印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提问的系统性,不可“东打一片,西打一下”,无形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将课堂变得支离破碎,重点不清。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学期“面的旋转”。教学重点: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特征。教学难点:侧面展开后各部分与援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包含的概念较多。如:圆柱的底面、底面形状、底面圆心、底面直径、侧面、侧面展开图、高、高的条数等等。环节1师:我们现在研究圆柱。用你的小手摸摸,它给你什么感觉?生:有三个面。两个平面,一个曲面。师:在圆柱中,我们把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圆柱的底面,这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师:将你的发现告诉同桌?(同桌交流)环节2师:在圆柱中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知道的?生1:我发现圆柱的底面是圆形。生2:我发现这两个底面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因为我把他们拆下来发现它们完全重合。生3:我们小组用小尺测量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直径是一样的,都是10厘米。师:谁能说说圆柱的底面有什么特征?环节3师:什么决定了圆柱的高低?圆柱的侧面又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自己探究?教师在提问时非常注意问题的系统性,从引导学生触摸圆柱的感觉,到探究底面的特征再到探究完底面的特征后,引导学生独立学习高和侧面的特征。如果本课在探究前教师没有系统的提问而是放手让学生任意探究,随意汇报将势必造成知识点的混杂,教学内容的不完整。

  4、提问的启发性

  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越来越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也具有启发性,授课形式不再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机械的回答。提出的而是有目的的提出一个中心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解决问题,能够做到思而得之,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并支持学生的与众不同或产生新颖的想法回欠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认识(一)”时,教师与学生在探究完圆的特征后,提问:为什么汽车轮子、井水盖、人们围坐在簧火旁会是圆形呢?学生顿时热烈的讨论起来。生1:汽车轮子是圆形的,可以保障汽车平稳开动,不颠簸。生2:井水盖如果是方形的,当盖子立起来时会从对角线掉下去。生3:人们围坐在簧火旁形成圆形,可以使每个人到簧火中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只有圆形时,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才相等。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必须是圆的?如果本课教师省略了这一启发环节的提问,而直接告之以答案,相信学生很难更好的理解圆的特征,同时丧失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便显得模式化,不够灵活。

  5、提问的延时性

  为了使数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更加的有效。教师应合理分组,将班级学生根据性别、性格、认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分成几个“同质”的小组,使得各小组之间差异不大。同时教师应将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组长,他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汇报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记录员,可以快速有效的记录小组的观点和建议,这样达到调动每个学生的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的目的。

  而且要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中的数学活动在学生参与前,教师必须进行目的和实施方法的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得学生有迹可循,避免资源的浪费,减少参与时的盲目性。同时教师要舍得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必急于将答案或思路直接提供给学生,而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用自己的行动去发现,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成功感。

  二、结论

  教师的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学有效的关键之一。上课时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调适合,语法规范。尽可能减少多余信息,口头禅,或反复的重复,不加重学生的听觉负担,影响有效地教学。同时,教师还应做到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这样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洪玮.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2007,(10).

  [2]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魏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