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音乐课程学习,此种教学手段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作用效果更加突出。本文重点探讨了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合过程应注意的几点原则和具体的措施,旨在与同仁共同切磋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多媒体教室己被建立在很多学校中,并将电脑音乐软件安装在多媒体电脑中,初步形成了音乐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该系统中,能够以教学需要为依据,将影像、图片、文字与声音进行调用,使音乐课堂更加吸引学生,教学内容更为直观。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还能将真实的声音带给学生,让他们看到图片、文字,甚至动画和影片,知识就变得直观而生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电脑来创作音乐,并让学生欣赏作品的音响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高效地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过程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个别与协作统一原则

  要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就要有机结合音乐课程改革的体系、教学手段、内容以及方法,将一个统一的平台提供给协作性和个别化的音乐学习。并以音乐课程的一些要求或标准为依据,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网络化的资源库,融入多种元素如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将一个全新而又生动丰富的教学视听环境提供给自主学习的学生和音乐教学。将信息技术产品如图形计算器等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环境与工具提供给学生,使其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尽情地学习和探究。

  2.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的统一原则

  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时将信息技术当作呈现工具,用来辅助教学,这是传统信息技术的观点,忽视了学生认知以及进行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时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所发挥的强大功能。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除了将信息化元素加入其中,还需要用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设计来取代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观的视角只有从教转变为学,并将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统一为信息技术,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使信息技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音乐教学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认知与创新统一原则

  对学生唱歌、识谱的技能加以培养,并要求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以及相应的认知能力,即对音乐信息资源从获取、接收到处理、保存,到最后运用的各个环节都要熟练操作,这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目标。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中心,将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能只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其灌输知识,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口、动手创造,亲身实践。将网络教学与计算机运用在音乐教学的课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其自主性与独立性也得到培养,质疑、研究和调查等环节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增强其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具体途径分析

  1.创设情境,引情激趣

  音乐与情景融合才能体现出乐曲的灵魂,音乐情境的呈现就是要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不要满足于会唱就好,而是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感知,以乐动情。情境创设最佳的渠道莫过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歌曲内容、创作背景、情感共鸣等元素融合为丰富形象的图文表达形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充满了人性关怀,还不乏乐趣,相比单一的语言传导,显然更具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生《鲁冰花》这首歌曲时,首先可以从网上找一些经典的反应母爱题材的图片,这些图片情境可以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可以尝试将慈母情深的主题进行了延续:图片展示母亲为子女操劳、送子女赶考临别的画面、母亲伫立门前日日盼子归的画面。学生们透过情境感染很快能够进入角色,充分投入地学习。

  2.立体感官,以美唤美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学习中充满着审美的元素,美需要感知和启发,因此刻板的说教与机械的跟唱绝不能满足认知音乐美的需求。教师要从学生的感官刺激入手,以立体的形式唤醒学生对音乐美的领悟,为此,多媒体的优势得以体现。多媒体播放器就能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作用,全方位带动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思考,让学生对音乐审美鉴赏更加敏锐,对音乐文化理解更加灵活。例如,在进行《樱花谣》的欣赏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器将歌曲的综合信息集中呈现给了学生,在乐曲演唱声中,播放器影像画面展示了日本的樱花美景,包括近景的樱花花瓣飘落特写,以及远景的富士山下的樱花等,伴随着特色配乐,影像中出现了太鼓、尺八、三味线等日本传统乐器的身影,古朴如诗的画面让学生们深深地为美丽的异国文化陶醉,悠扬的歌声让学生们忍不住轻轻合唱,多媒体工具成功地让学生从感官美过渡到艺术美。

  3.多面互动,优化体验

  轻松的音乐课堂离不开有效互动,相对其他学科,音乐的精神交流更具主导性。因此,课堂教学一定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与实践。要想让学生充分自主体验,一定要让课堂互动多面化与系统化,多媒体电子白板能够实现有效操作。电子白板的信息综合性和多功能引导性是最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对声、像、文的多角度融合编写教案,将教学环节的每一步清晰呈现,将互动激发点更有启发性地引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运用是深入教育改革所必需的环节,能够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带入音乐教育之中,甚至在根本上改革其体制。与此同时,整合模式的开展可以将学生的不同感官功能调动起来,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唯有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才能使教学改革更加顺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徐丽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年01期

  [2]邵雁.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61期

  [3]黄月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策略[J].教师.2014年15期

  余丽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