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来不断更新调整其内部机制,针对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及改革,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育的效果,引导学生在主流的人生观上来完成体育专业的学习。本文主要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对策分析,从而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探究提供一定参照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 以人为本

  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教育部对现阶段的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调整及改革,特别是在体育教学方面,更加注重了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的教育,所以各个高校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体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人文精神。

  一、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有关于体育教学方面,教育部的规定课程安排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而且各个高校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相关规定的要求,大力支持学校内部的体育教育设施及人力资源的配备,而且倡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培养其体育精神。目前导致学生综合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体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现阶段,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一般都存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的情况,在加上老师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会有占用体育课时间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的情况,忽略了体育教小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上缺乏积极性,也使得学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就使得体育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单一,而且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

  2.很多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都比较薄弱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在进行实践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投入规模比较大,但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环节的纠纷问题,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更加薄弱,而且相较于其他专业的教学,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在理论研究及理论创新上自然就会拉后一大截,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对教学模式及教学目的提出的要求。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时期的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在体育精神及体育技能上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避免重复出现教学错误。

  1.高校的体育教材一般都比较陈旧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进行技能及专业的讲解,很少涉及到人文精神方面及体育意识方面的教育,所以就导致了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而且没有具体体现出社会发展与体育教学的联系,使得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学更容易出现脱离实际应用的现象。还有一点就是在进行体育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特长及兴趣的需求,单单只进行灌输模式的教学,没有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

  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比较模糊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就是要设定教学目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实施中未能将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耦合,未能把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及运动理念结合起来,无法较好地实现学生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3.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课时较少、授课质量差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误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学习运动技能,通过跑跑跳跳、锻炼身体来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导致严重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考试制度不够健全,没有把理论知识看成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教师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忽视对授课技巧与艺术的研究,因此导致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不高。

  4.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其设备设施及场地供应明显不足,而且就算一些大学的体育教育硬件设施足够齐全,也没有做到中分的利用,没有合理做到课程安排与硬件设施的利用效率的完美结合,在这种设施不足及设施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很难提升高校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的探索

  1.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长期以来,受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制约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大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目标过于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了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背离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宗旨。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创新,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根据青少年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各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应循序渐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来进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铺垫阶段。这是一个学生实现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因此,高校教师应传授并督促学生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高校教学改革还应逐步形成和完善一套能够适应不同单元、不同类型的合理教学模式。这套教学模式将引导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培养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传统内容与新兴内容结合、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一般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从而增强体育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4.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要想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全方位发展,就要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做到监督及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及准确性,这样才能够发挥教学改革的真正作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原则,实现对整体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综合评价,从而督促体育教师及学生对待体育教学的认真度。

  四、小结

  推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机构的主要目标,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任务,通过途径及机制的创新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国家及社会建设培养更加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Z].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魏洪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