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浅析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素养参差不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必要性。要遵循全体性、个别性、发展性的原则,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课程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当前,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来源逐步多元化,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差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应届初中生、往届初中生、高中生,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这些学生在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的甚至对复杂的软件操作有所掌握,有的学生则基础较为薄弱,对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较少。在这些学生中,大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好,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成绩较差。

  因此,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单向知识传授,所有学生以同样的内容、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尊重其主体地位,实行师生双向互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发挥其个性潜能,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所有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2.个别性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具有客观实在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认识到学生的个别性,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符合认知规律。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看到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调低教学的目标要求,就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避免伤害其自尊心。

  3.发展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都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观点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过程。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应该具有动态性,随时关注学生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及时对学生分层调整优化,使学生处于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发展状态,达到最优化发展。

  三、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遵循的实施路径

  1.把握教学对象,合理化分层

  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性,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讲授课程之前,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把握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状况,并以此进行备课和组织教学。可通过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学生个别谈话及掌握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B组(基础一般,学习较自觉,成绩中等); C组(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有困难) 三个层次。

  2.优化教学内容,差异化分层

  不同层次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实行教学内容的差异化,让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以B组学生为基准,同时调动A组与C组学生的积极性,做到C组学生基本听懂,A组学生不等待,教学内容由简单过度到繁难。针对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的特点,开展学生小组协作学习,将不同层次学生混合分组,使学生相互融合,在共同学习中互助互进,实现共同发展。

  3.灵活教学方法,科学化分层

  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接受能力,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实施“导学”,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由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B组学生,可以“帮学”,引导其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上课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A组学生的活动中,认真学习、提高成绩,尽快实现B层到A层的推进。对C组学生可以“诱学”,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引导,指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通过完成低难度学习任务,增强其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4.细化作业和评价,多元化分层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在作业布置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制定,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布置中,可根据难易程度,将作业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A组学生三个档次的作业都做,B 组学生必须做中低档次的作业,努力做高档次的作业,C组学生必须做低档次的作业,努力做中档次的作业。做到让学生都能够力所能及,又“伸手够得到”,实现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多元化评价。对A组学生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从创新性、个性方面进行要求。对B组学生,要求能够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多进行正面鼓励。对该组学生重点关注,肯定成绩同时,提出努力方向,鼓励其向更高层次努力。对C组学生,要全面分析,挖掘其优点,多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分组的动态调整,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氛围,使学生都能够实现发展。

  总之,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振华.浅谈职业中专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遵循的原则[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2]赵莉,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4(9).

  董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