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策略简述

  摘要: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竞争日趋变得激烈。学业的艰辛和快节奏生活,对每一个人尤其对渴望获得知识和能力,以及获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年轻大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与此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主要从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几个外在环境因素来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积极心理教育 策略简述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及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是非常敏感。怎样让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于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增进身心健康,用积极而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社会的发展,预防精神疾病和身心疾病的产生,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识,便成为各大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同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很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没有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差,并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从而害怕社交或者是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的情况;有的学生还以自我为中心,自恃清高,常常独往独来;有的学生喜好猜疑以及幻想;有的学生喜爱嘲弄或讥讽别人等等。这些表现长期持续下去,容易让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感到孤独和寂寞。

  2.依赖心理

  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大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上遇到问题、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对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的情况出现。

  3.苦闷心理

  苦闷心理,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感受。现在的高等教育不是以前的义务教育,有些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花钱似流水,更令入不敷出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产生苦闷的心理。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下岗现象,大学生往往感到将来很难找到一个令自己称心的工作。当代大学生由于对复杂的社会缺乏阅历,内心深处充满了苦闷。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不少大学生中都有存在。在他们看来他人学识的能力、品行的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会极不平衡,甚至痛苦愤怒。而别人遇到不幸或是处于困境时会幸灾乐祸或用贬损别人来求得心理补偿。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有个别的大学生会产生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可以扭曲人的心灵,也会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策略

  1.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不同形式

  大学生在抗挫折和磨难等方面普遍存在着缺陷,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第一,要教育大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丰富的营养,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

  第二,要接纳大学生倾诉和宣泄挫折,帮助消除匝抑,使他们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第三,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比如对于交友或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及考研落榜,对于就业的悲观失望等问题要泰然应对,不要因为挫折而否定自己的实力。

  第四,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还可以通过转移、补偿、升华等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带给其的的阴影,从而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

  2.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会影响到大学生,他们可能看不惯世风但又无力改变,因此有的大学生会走向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这种不良的人格因素,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交往。实际上,大学生年龄都相近,朝夕相处,志趣相仿,容易在心理上的进行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所以,首先,大学生要改变社交的观念,不要将有必要的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和耽误学习,应该当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其次,要扩大各自的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培养有效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要多渠道的交往,利用业缘圈、趣缘圈、地缘圈以及郊游、聚餐、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最后,要注意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注重与良师、益友、专家、学者、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待人,克制忍让。

  3.创造利于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可以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或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包括三个方面:1.校园文化环境。经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高品位的精神作品作为感化大学生的方式,创造一种积极向上且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2.校园公德环境。包含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维护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同学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正常交往等环境。3.校园物质环境。是指校园文明设施和教学生活条件,这两方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部分。校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美化、各种装饰宣传物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单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起共同努力,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当今的生存环境,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和预防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人才,为国家未来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古婵婵.关于当代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16-117.

  [2]蔡宏鹏.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03-104.

  [3]蔡凤,王小妮.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高校心理教育的探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1):61-63.

  [4]王贺,陈健芷.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简论[J].教育探索,2011,(3):131-133.

  赵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