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由“校本”向“人本”转型的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为确保能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就需全面朝着人本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民主管理。本文从校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出发,就高等教育实施人本管理具有的意义展开探讨,并提出由校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型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文化 校本管理 人本管理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责。在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对高等教育也抱以了高度重视。当前,如何摆脱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在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已成为众多高等教育工作人员面临一项重要课题。考虑到人本管理模式有效弥补了校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高等学校就需要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在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一、校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相关概念

  校本管理为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具体指的是学校在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下,对本校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出的一种管理模式。校本管理主要包括对学校与政府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促进自身管理体系改革,强化学校的自主管理权等内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此种管理模式由于不够关注学生及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难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

  人本管理是一种重视人的发展与非理性因素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管理对象为广大学生。这种管理模式对人的认知尤为重视,在将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增强[1]。由于人本管理模式具备人性化、民主化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充分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二、高等教育实施人本管理的意义

  1.促进了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

  作为聚集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应将调动师生创造热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进而建立促进其共同发展的一套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体系。其中,民主管理路线便是在政府的导向下,坚持教育改革,将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高校通过开展人本管理,不但是对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视,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了高等教育本质的回归

  当代教育的本质便是将人的天赋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其得到个性化的释放。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作用投入了过多的关注,忽视了高等教育释放人性、提升价值的教学目的。直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尚未转变传统“将学生当作工具进行塑造,而不是当作目的展开培养”的教学局面,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其接受高等教育也只是出于谋生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而实行人本管理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重视人的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高等教育本质的回归。

  三、高等教育由校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型的措施

  1.强化人本管理理念

  学校教育水平的衡量标准除了人数与规模外,更重要的是课程的优化、教育的质量以及社会的认可等方面。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展的大力进行,学校也将校本利益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对学生能够素质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导致课程结构的设置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社会要求脱节;此外,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只是采取传统灌输式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高等学校及相关教师应当树立起教育人本管理的理念,做到以人为核心,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促进“校本”向“人本”转型的基础上,将高等教育的本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加快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

  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发展的内驱力及本质要求,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贯彻并落实人本管理的理念,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应将全体师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全面激发起主人翁的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过程中[2]。同时,高校还应对每位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状况抱以高度重视,通过为其创建和谐、舒适的工作及学习环境,全面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全面实行文化柔性管理

  在高等教育中,实行文化柔性管理可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并利用各项环境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与个体素养的提升。其中,文化柔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将校内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尤其要重视困难教职工及学生的利益;其二,以情理统一原则为导向开展问题处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理服人;其三,贯彻落实学校教职人员的决策知情权及参与权等,在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4.促进科学评价体制的完善

  作为教育改革的指挥棒,评价机制具有引导、修正改革工作的作用。高校在开展评价体制的构建工作时,应对人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理解个体差异性的存在,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评价指导思想,从而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对于学生而言,其评价指标除了学习成绩外,还应将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纳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质及动力即为人本管理。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过程中,只有转变传统“校本”管理理念,不断朝“人本”管理转型,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评价体制,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炎斌.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由“校本”向“人本”转型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12):35-37.

  [2]饶忠明.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中探索人本化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华章,2013,8(31):143.

  刘泽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