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

  摘要: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媒体,努力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使其学习动机在“情”与“境”的相互作用中持续得到强化。

  关键词:音乐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

  音乐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绝对不是简单叠加、机械应用、表层应用,而是信息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情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教师把学生积极情绪的调动作为动因、手段和目的,以情激情、以情设境,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下文对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做下探讨。

  一、用音乐推动课堂节奏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对大部分小学来讲很难自始至终认真听讲。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尤其对于低年级课堂教学来说尤其重要。音乐一方面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音乐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通过音乐话剧、音乐游戏等方式来活跃气氛,推动课堂教学的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环节中,音乐可以作为一个过渡的桥梁,使其衔接自然,顺利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紧绷的神经,身心得到放松,消除学习疲劳。例如,学到《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开始带领学生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学习课后的生字生词,学生这时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下降,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就可以根据《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特点,让学生一起表演音乐话剧,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小蝌蚪,有的扮演青蛙妈妈,有的扮演乌龟等等,让学生自觉选择角色,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通过配合相应的音乐来丰富大家表演的情景,学生对该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极高,课堂更加“活跃”,在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用音乐打破教学禁锢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具有流动性、情感性、模糊性等特点,给人以无限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想象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将音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全新的自由式的学习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听音乐写作文的练习,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自由学习方式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一开始,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短的音效,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记录由所听的音乐联想到的情景。例如,教师播放鸟的叫声,学生会回想到某个清晨的早上,想到茂密森林的美景;播放水声,学生会想到自来水流水的声音,会想到泉水叮咚的溪流,会想到下雨时的情景,想到汹涌澎湃的大海;播放车马声、人流声,学生会想到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则可播放有标题、有情节、有情绪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完音乐后写出短文来,在听之前,教师需要交代播放音乐的目的和相应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三、用音乐激发朗读兴趣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领悟课文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诵。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效果,教师常借助多种丰富的朗读方式。朗读方式的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如果能够将音乐运用到朗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创设了特定的情境,渲染了气氛,利于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做配乐中范读,动人的音乐,配上动人的诵读,音乐与朗读,相互烘染,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这种利用音乐进行朗读胜过对内容千言万语的讲解分析。如教学古诗《春晓》时,配上轻音乐《大地回春》作为背景音乐,欢快悠扬的音乐顿时让人浮想联翩,春天的美景似乎就在眼前,丝丝春雨拂过了脸庞,学生在美妙的配乐中朗读、吟诵,既完成了朗读节奏、培养语感的训练,又达到了领悟的效果。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播放哀乐,用哀乐做背景; 《小音乐家扬科》悲惨地死去,“拉”起《二泉映月》……事实证明,较好地运用背景音乐,能渲染气氛,甚至可以达到录像、多媒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四、用音乐美化课文意境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美的感受力。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凝聚着强烈的情感。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重视珍惜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具体教学中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创设意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文字、情境和背景音乐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从而达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的。语言文字独特的审美情趣给朗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语言艺术美是精湛的生活写意。先辈们通过不断努力改革、创新,赋予文学艺术绚丽多姿、变化多端、荡人心魂的美的形式,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体会、品味其中深厚的美感,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感受到内心的素养与内涵。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满足。而音乐就是体现美的一种艺术形态。在朗读教学中,把音乐和朗读教学融为一体,通过音乐的表现力,可以对课文的情感表现的主题起到烘托的作用,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让学生形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音乐、朗读的双重艺术熏陶下,增强艺术领悟性,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的感受力。

  结束语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若要深度融合,最关键地莫过于选择恰当的音乐媒体,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把握至关重要,当音乐与教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境的发展相匹配、相协调时,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和升华。音乐媒体,让语文课堂情趣横生。

  参考文献

  [1]高华。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2

  黄小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