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摘要:改变传统教育思维,改进教学模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才能顺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优化自己的授课方式,在有限的课堂开展高效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开展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多媒体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学会与时俱进是开展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时继承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主张“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这种教育模式自我国引入后,在很长时期内成为我国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我国的教育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一些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的促进,还有结合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以前的这种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其缺陷:

  “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忽视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学习与训练的情境,难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而以“课本为中心”,也造成部分教师过分讲解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教法模式化,思想局限化,不求创新,从而固步自封,难以突破。以“课堂为中心”则导致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钩,课堂上所学知识成了应付考试,确保升学的法宝利器,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十分严重,只会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却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自从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出台,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一种根本的重要的位置。紧接着国家又根据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提出了新课改计划,把一些“偏,难,繁”不合时宜的教材内容做了删改,对中学阶段应该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合理编排,轻松呈现,更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让化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所联系,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发问,学会总结。从根本上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把学生看成是积极的创造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这些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的这种变化,我们作为一线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和将这些教育理念实际的执行者更是有了全新的要求。我们自己要从思想上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要走下讲台,亲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学生们很好的融合,在行动上也不能墨守陈规,不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要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不断充实,不断丰富,不断进步。只有达到这些,追求高效课堂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有现实的可行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将化学知识、实验现象通过课堂的讲授传给学生,讲求识记、巩固、被动强化。其教学形式可以看做是教师作“报告”学生听“讲座”,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引导、拓展、延伸、增大学习空间。

  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做到这一点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融合于化学教学中,使之充分发挥优势更好为教育服务。

  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模拟仿真,极大地增强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具体优势如下:

  1.可化静态为动态。如在进行水的净化、炼铁、和石油的分馏等化工生产过程,使学生看清楚并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

  2.可化抽象为直观。在介绍一些典型的构型如CH4、金刚石(空间构型)、C60(足球分子)时,以往的教学中这些分子的结构只能用简单的球棒模型示意,而现在化学教师则可选用或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解剖分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仔细观察,充分比较各类分子的结构特征,深化对这些抽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到一些难以实现的实验(如物质溶解的微观反应实验)、现象模糊的实验(如水的电解) 以及错误实验操作导致的后果(如水倒入浓硫酸中) 是,只能是口头讲解,学生也只好凭空想象,现在则可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激发出学生们对学习知识的乐趣后,教师则应该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

  总之,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组合‘多彩的演示等强大功能,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可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极大的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

  三、转变传统的评价体系,确保高效课堂行之有效落到实处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评价体系中唯分是论,一切以升学率为最高标准,往往注重智育的发展而忽略德育的完善,我们这样有失偏颇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的课堂不敢创新,学生没机会全面发展,教师的教法单一不敢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而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并不是说对学生的学生成绩没有要求,而是透过成绩这一表象抓住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变得很强,那么分数的高低也不再是一个让家长心痛,教师头痛的问题,所学的知识也不在是那么艰涩难懂,而是源于生活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当然,教育本身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新课程的改革也处于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阶段,不可能立竿见影,解决教育上一切的疑难杂症。所以在对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进行评价时,不能用对待传统教育的标准来苛求,或许在课改的初始阶段我们对教育模式的调整还有些不如人意,所得到的效果还不如传统教育那么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也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我们是应该注重结果,但更应该注重过程,我们不能用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应该用学生成绩的高低简单粗暴的定义学生的好坏,我们所提倡的教育不仅是授业解惑,更是完善人格。我们所要求的高效课堂不仅是对知识的博闻广识,更强调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只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与之匹配,那么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才能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辛仲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