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文化基础课程之一。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校确定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重点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为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呢?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教学几年来,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要想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兴趣不同。此时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内容很简单,而不认真学习。这时教师就需要给这部分同学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已掌握一些技能的学生可以补充相关的其他技能,让他们扩充了视野;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基础课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常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对较为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其次,老师要在课前精心备课,把内容和学生都备进去。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在讲新课前演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迫切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的去学习、思考与探索。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先做好一份简单而且结构合理、所要学习的内容应用比较全面、效果非常吸引学生的幻灯片,演示给学生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介绍一些计算机在该专业中的应用,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告诉他们计算机知识在设计电路图方面、在CAD知识方面的应用,从而培养了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

  二、以学习该课程为契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应用实际需求,我校把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处理办公事务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总体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知识更新加快,知识愈来愈多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情况下,改革过去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技术手段、方法和落后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实验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服务,要改革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随着“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社会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性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技能作为中职育人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及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如学习WORD文档格式化内容后,能很容易设计出一份个人档案等。能设计出精美的图案,能进行数据图表的创建和编辑,具体到可以把该部分知识应用到成绩表创建与编辑中。学习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把计算机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工作实践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介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多数操作可依照教材一步一步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使用教材,养成自学好习惯,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将不易产生错误理解和错误操作的部分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和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想办法、找答案。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应用软件都附加了强大的“帮助”功能,它就像一位时刻伴其左右的好教师,通过它用户可以解决软件应用时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在操作中碰到困难时,从“帮助”功能中寻找解决办法的意识。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深化和扩大教学内容。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训练,最好是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应用能力”这个中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分析,中职教师有必须把这门课程教好的义务感。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树立科学的理念,体会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乐趣及必要性。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和教学手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