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紫鹊界 八万亩千回百转的梯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梅山,紫鹊界,梯田
  • 发布时间:2016-01-28 14:59

  任意放眼张望,都能看到座座民居点缀在田园阡陌间。

  梯田从海拔500米延伸到1200米,随山势起伏直上云霄,坡度一般在25度至40度之间,最陡的可达65度以上。

  苍茫紫鹊界浸透了先民们的汗水与鲜血,它的名称经历了由“止客界”到“纸钱界”、“纸鹊界”,最后到“紫鹊界”的历史变迁。

  在紫鹊界,梯田面积最大的也不足一亩,最小的仅如斗笠,只能插种几棵禾苗。

  在梅山腹地,湖南省中部新化县的西部山区,有一片巧夺天工的胜景--紫鹊界梯田。紫鹊界梯田总面积达8万多亩,从海拔较低的丘陵一直延伸到高山区,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是当地山民世世代代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明证,同时也展现了梅山人坚忍不拔的创世精神。

  紫鹊界地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地下水资源尤其丰富。这里的梯田拥有一套纯自然的灌溉系统,所以也可以这样说--紫鹊界梯田是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是上天对勤劳梅山人的特殊馈赠。

  层层叠叠在山间千回百转的梯田

  紫鹊界梯田开发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梅山地区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并不适合农业耕作,世居于此的梅山人靠什么维持生计呢?在以前,梅山当地有句俗话--“上峒梅山赶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看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峒,当地方言,泛指居住地)。尽管如此,但捕鱼打猎、放养鸭群的所得是有限的,千百万梅山人的丰衣足食究竟依赖什么呢?

  答案就在那层层叠叠在山间千回百转的梯田里。梅山地区梯田广布,安化县的辰山梯田、隆回县的万贯冲梯田、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都是梅山梯田的代表,其中,又要数新化紫鹊界梯田面积最广,开发历史最为悠久。

  紫鹊界梯田地处新化县西部山区,总面积达8万多亩。它们蜿蜒曲折地分布在重重叠叠的山梁沟壑之中,从海拔500米到1200米,随山势起伏直上云霄,坡度一般在25度至40度之间,最陡的可达65度以上。梯田面积最大的不足一亩,最小的仅如斗笠,只能插种几棵禾苗。

  紫鹊界梯田开发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地土生土长的梅山瑶族是梯田的始创者,其后,尤其是在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新化建县后,朝廷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了大量汉民的迁入,他们与当地瑶民一起掀起了开发紫鹊界梯田的高潮。正是靠这些勤劳的先民愚公移山般的劳动,几十代人父死子继,紫鹊界梯田才有了现在的面貌--春来,水满田畴,串串“珠链”从山头直挂山麓;夏至,佳禾吐翠,排排绿浪从天而降;金秋,稻穗沉甸,座座金塔砌入天界;隆冬,雪兆丰年,环环白玉直冲云端。

  8万亩梯田,记录了梅山人艰苦卓绝的劳动创造,而这苍茫紫鹊界更是浸透了先民们的汗水与鲜血。

  紫鹊界的名称经历了由最初“止客界”到“纸钱界”、“纸鹊界”,再到“紫鹊界”的历史变迁。最初叫“止客界”是因为当地山势陡峻,叫人望而却步,故而得名。止客界的名称用了很久,直到明朝正德年间,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瑶民因不堪官府欺凌,揭竿而起。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代代延续,直至明朝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这场持续了70余年的起义才惨烈收场。70年间,瑶民死伤无数,万千尸骨撒遍止客界的山岭田畴,后人常备纸钱到此祭奠,每逢祭奠之日,只见漫山遍野青烟缭绕、纸灰飞扬,止客界因此更名为“纸钱界”。

  时光转至清朝初年,相传在纸钱界的双林村出了一个叫李万王的大巫师,他精通一门秘技--能将剪扎的纸人纸鸟变成天兵天将。李万王宣称,有朝一日会祭起天兵,助“真命天子”夺取满清江山。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李万王终究被畏惧其法术的顺治皇帝诱捕杀害。此后,人们为了纪念一代大巫李万王,特将纸钱界之名改为“纸鹊界”。

  再后来,一些文人墨客听说了这个传说,在为李万王扼腕叹息之余,取“紫鹊高飞”、“紫气东来”之意为此地命名,纸鹊界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泉出山巅、竹筒引水,幽深空濛的世外桃源

  在山巅梯田最高处挖出一个泉口,地下水

  便会涌出,从上往下流经每一块田土

  紫鹊界梯田是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拿当地人的话讲就是:“天下大涝,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梯田的形成,发源于人,得益于水。

  与别处梯田完全“靠天吃饭”不同,紫鹊界梯田的灌溉水源来自稳定的地下水。这里的地下水水量丰沛,水压大,不断地向上突涌,一到地表便从岩石缝隙喷薄而出,形成涌泉。而且,越是山高水越多,永不枯竭,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这里完全得到了印证。

  紫鹊界山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水质清纯,毫无污染。人们在梯田里劳作,口渴之时,随便找一处泉眼,拨开旁边的青藤野草,掬起一捧喝下,顿觉甘甜爽口,沁人心脾。

  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紫鹊界梯田天然便利的灌溉系统。人们往往只需在山巅梯田最高处挖出一个泉口,地下水便会涌出,从上往下流经每一块田土。即使某片梯田没有泉眼相邻,人们也不用担心,只需将一段段竹筒串接,组成引水渠道,水便会乖乖地顺着渠道,绕过一道道山梁,流到任何地方。

  涓涓的泉水流下梯田,汇成了一条条小溪。在紫鹊界南面有高溪、漱润溪、锡溪;北面则有双林溪和元溪,溪流水量丰富,落差大,溪谷之中水雾升腾,使空气愈加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山泉的四处喷涌,也给这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无论海拔有多高,也无论什么地形,只要有泉,山民们便在那里修建起一座座房屋,再用竹筒把泉水引到屋里,不花一分钱便使用上了真正的“自来水”。站在紫鹊界的任一个地方放眼张望,都能看到座座民居点缀在田园阡陌之间,青瓦屋顶上不时飘起缕缕炊烟,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画,人在其间,就恍惚身处一个幽深空濛的世外桃源。

  阳春三月,人们开始在梯田里劳作。他们首先将田里的草锄干净,然后再用泥加固田埂。田埂用作蓄水和让人往来行走的,为了节省土地,梯田的田埂修得很窄,一般宽不过20厘米。被田埂包围的梯田也很窄,大多只有一、两米宽,像带子一样铺展开来--梯田的这种形貌,决定了它的耕作既不能使用耕牛,更不能机械化,翻地、施肥、收割,所有的农活都只能靠人们的双手完成。

  梯田里种植的不光有水稻,红薯、玉米、辣椒……所有平地上能种植的,梯田上一应俱全。此外,山民们好食糍粑、好饮糯米酒,至今他们仍在梯田里大面积种植糯稻。每当秋收之后,特别是春节将近时,家家煮糯米酒、打糍粑,金黄的玉米、鲜红的辣椒被人们成串挂在横梁、廊柱上,透出浓浓的丰收气息。

  文/吴东海 曾华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