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要的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自《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10月下月刊,赵英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189页)

  而有效性这一教学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哲学等国学通识教学、尤其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因为国学通识教育对象为非哲学专业本科生,这些学生往往并没有国学基础,甚至是理工类的学生,接受国学知识有先天不足的困难;而且,国学通识课并不是这些学生的专业课,而是选修课,与其以后就业、考研并无太大关系,学生容易轻视这种课程;另外,国学通识课所占课时常常不多,许多本科生在大学四年中仅会有三十多个或五十多个课时的中国古文化课,如此少的课时更增加了提高教学效率的难度。笔者从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有利于提高国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民族感情

  “愿你们每一次走进课堂时都带着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敬意。”我在课堂上总会对学生们这样说,我要使每一名来听讲的学生相信他所学习的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与他们血脉相通的、濡养他们的文化,要使他们相信此文化之兴衰与他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他们不是自己民族文化的局外人,他们所学习的文化对于他们不是知识,而是生活。

  同时,更进一步使他们相信未来的世纪是如今衰微的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国古文化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对人类发挥有益的作用,而实现此复兴之力量正是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他们。此立意可一扫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狭隘动机。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河南省地处中原,正是古代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或祠庙都可在各个县、乡找到。教师可鼓励学生考察家乡的文化遗迹,通过这些现存的文化遗迹引出国学知识,如--周口市学生可考察老子故里、商丘市学生可考察庄子故里;也可引导学生注意家乡民俗、口传歌谣、传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析其中包含的国学信息,如--可从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庙导出传统文化中神灵崇拜信息。此方法可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使他们感到传统文化是他们所在的实际世界中的事物。

  三、注重知识传授的深入浅出

  介于学生一般没有太多国学基础,传达知识时深浅适度对保证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我曾对一个大四的班级宣讲了许多中国古代纯粹哲学、尤其形上学的知识,学生听的索然寡味。我即深刻反省--为什么我认为自己讲的不错,学生的反应却如此?而后,我才明白是我讲的离他们现有的知识基础太远的缘故。以后,我就减少了理论性,增加了趣味性,不讲过于深奥的学说给他们,却加入了许多故事。由于如今许多学生喜欢上网,我也尽量联系互联网上人人都可见到的通俗易懂的国学信息,同时,也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内的知识系统,果然,课堂情况有所改观。

  四、鼓励学生与课堂互动

  我始终认为课堂是参加课堂的全体成员的,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每一个课堂的成员都要为课堂做出一份贡献。因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打断我的讲课,我也不在意。我也鼓励他们彼此之间的讨论,如此,学生的思想才能始终处于活跃之态,也才能发挥出创造力、使灵感的火花时时迸发。

  除了课堂内的互动之外,课外的互动也很重要。教师可使学生在上某一单元的课之前先去找与此题目有关、他们又感兴趣的书籍并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共享。或者,有些学生课下完成的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价值的PPT也可在课上展示。这使学生始终对于课堂有参与意识。

  今天,优秀的教师不再是忠实地教授规定内容的人,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创造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的指路人。总之,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改革与创新--我的观点、主张和思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赵英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10月下月刊:189页

  [4]孟德丽、王雅楠、李晓梅:《浅谈现代教师的素养》,[J].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7月下月刊:220页

  魏艳枫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