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策略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于2001年拍摄发行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后的故事。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颠覆性叙事策略;分析

  《人工智能》这部影片将童话与科幻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由于资源的匮乏和灾难的泛滥,一下发达国家开始限制人口,莫妮卡的儿子由于身患绝症被医院冷冻,丈夫为了安慰妻子,带来机器人大卫来替代儿子,在他们决定接受机器人时,自己的儿子却奇迹般生还,为了儿子的安全,这对夫妇不得不抛弃机器人,为了得到妈妈的爱,悲伤的大卫一心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玩具小熊开始走上寻找家庭的漫漫长路。《人工智能》这部影片与传统的科幻片不同,这部影片采用颠覆性叙事模式将科学、人文、伦理、社会、道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了了沉重的精神洗礼。

  1.消解人类的爱

  在人类的生活中,爱是一种人们永久性的需求,这种情感是发自于人们的内心,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特征。也就是说,人所必备的本质--爱,可使整体得到愉悦。在《人工智能》这部影片当中,由于莫妮卡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当听到儿子也许再无法醒来的消息,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而丈夫为了抚平妻子对于儿子的伤痛,他决定收养一个机器人男孩来代替儿子以此表达他对莫妮卡深深的爱;为了让更多的家庭享有应有的天伦之乐,拟真电子公司制造了很多可以付出爱的机器人孩子;而因为爱,大卫在水底坚定不移地为妈妈祈祷。在这部影片当中到处都充斥着爱,但是好多矛盾也正是由于爱,这种矛盾尖锐地体现在人和机器人之间,这就更加强烈地折射出人类之间的爱正在消退。

  大卫和莫妮卡之间的爱正是对人类之间的爱的一种隐喻,这种爱是狭隘的,而机器人乔的出现,正是消解了人类之间这样狭隘的爱。在这部影片中,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就开始制造机器人情人,在这其中并不关注两者是否有爱。但是唯有爱才能使一个人称其为人,机器人乔知道一切关于爱的技巧,可以说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他更了解女人,遗憾的是他却不明白什么才是爱。对于他来说,女人只不过是一个种类而已,没有任何例外。他只知道经历的女人越多他就更了解女人,对他来说就越成功,他也从不会谈及到爱情,因为他也知道,他仅仅也只是女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情人当中的一个。乔之所以不懂得爱,那就因为在他的程序里没有设置爱,可是人类呢?当人类在机器人身上获取满足时,完全不在乎爱的存在,这就暗示了人的特性正在消解。

  2.反拨传统意象

  在这部影片当中有大量的极为深刻的象征意象出现,是体现影片主题和衔接整部影片发展的线索。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意象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很尖锐地显现出了人类对机器人冷酷的态度和机器人悲惨的命运。有三个典型的意象是蓝色、月亮和童话,其中月亮象征的是阴森和孤冷,仙女代表的是童话和梦想,而本身月亮是浪漫和温馨的象征,蓝色显出了忧郁的色彩,使得月亮也具有了阴森恐怖的特征,这些意象不能分开,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才更能体现主题,隐含大卫悲剧的命运。当机器人大卫看到残酷的现实,他无法忍受心胸狭隘的人类,该影片通过机器人这个独特的视线,就是为使观影者对未来人与机器共存的问题引起重视。

  3.对伦理道德的困惑

  在影片中,在当莫妮卡将大卫抛弃到树林开始,目光就该从家庭转向社会,就需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来讨论由科技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了。当大卫诞生在拟真电子公司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开始模糊了自我。影片一开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就被设定在一个很严峻的状况之下,但是人类的科技却是十分的发达,这便是一种讽刺。人类制造出来大批的机器人,来为人们服务,甚至以此满足人类的肉体欲望。对于人类对机器人的态度而言,影片展现了三个情节,用大卫的视角,他目睹了人类对机器人残酷的迫害,他感到恐惧和无助,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不移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在影片的结尾,人类从此消失了,但是机器人却存活了下来,这便更加强了人们的反思。

  【结语】《人工智能》其实既是一部科幻片,同时它还是一部由机器人大卫演绎地对母爱追求的童话剧,观影者在电影中身临其境,不断穿梭在现实和梦境之中。这部影片实质关注的是在科幻的内容里所折射出的现实主义题材,人类用对待同类的态度去对待机器人是很困难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和伦理道德之间就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使得颠覆现实,这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不断地调整着观影者对影片的期待。这部影片所具有的深深的人文情怀,为我们构造了一幅科学与幻想、童话和现实、理性和感性的五彩缤纷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射到每一个人骚动不安、万分恐惧却又渴求憧憬未来的内心,希望和失望充斥在整部影片中。这部影片通过运用富有颠覆性的叙述手法,竭力展现各种矛盾,以此来预示未来人类文明将会遇到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雅惠.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2]李扬,王钰纯.《人工智能》叙事形态略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3]宋宝萍,马富强.对于人工智能“情绪”产生机制的探索--正向原则[J].心智与计算.2008(01)

  [4]杨熙龄.美梦还是噩梦(上)--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遐想[J].国外社会科学.2007(05)

  刘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