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王大营子地区金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金矿地质,王大营子
  • 发布时间:2016-01-28 15:38

  摘要:勘查区内岩浆岩侵入非常发育,构造发育强烈,大大小小规模的断裂构造多达二十条,沿着断裂构造都有一定的蚀变发育,其中硅化发育较强,沿裂隙处褐铁矿化发育。本区的金矿化严格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王大营子地区的近南北向构造蚀变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王大营子;金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

  1 概况

  勘查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大营子村一带。区内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区,其东部与松辽盆地相连。大多数山体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较小。区内总的地势为东部相对高峻,高差较大,西部地势平缓,高差较小。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型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1°C~-13°C,7月平均气温23°C~25°C,全年平均气温7°C~8°C。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无霜期145~160天。

  2 区域地质

  2.1 地层。区域上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界变质表壳岩组合、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九佛堂组、白垩系上统孙家湾组和第四系。

  2.2 构造。区域上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赤峰-开原大断裂在区域的北部通过。断裂构造常成群出现,以北西向、北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为主。区域上的构造规模大,活动时间长,围岩蚀变发育,构造本身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多发育硅化、褐铁矿化、铅锌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2.3 岩浆岩。岩浆活动在本区表现为强烈的侵入和喷发作用。侵入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主要有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元古代侵入岩、晚二叠世侵入岩、晚侏罗纪侵入岩和早白垩世侵入岩。区域上脉岩发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脉、正长斑岩脉、长英质伟晶岩脉、流纹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石闪长玢岩脉等,其中石英脉主要产于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其他各类脉岩在不同地质单元中均有分布。

  2.4 区域矿产。区域矿产主要为铁、金、多金属等金属矿产,另有膨润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3 勘查区地质

  3.1 地层。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太古界变质表壳岩组合在勘查区内出露较少,主要在勘查区的北部和西部有零散分布。岩性主要有磁铁石英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含紫苏黑云石榴斜长变粒岩、透辉角闪石榴斜长变粒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等。形态呈透镜状、条带状、不规则状,多以大小不等的包体形式赋存于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其中磁铁石英岩呈灰黑~深灰色,条纹状、条带状或片麻状构造,粒状或纤状变晶结构。斜长角闪岩类呈灰黑~深灰色,条纹状、条带状或片麻状构造,粒状或纤状变晶结构。变粒岩类呈灰色,纤状花岗变晶结构或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略显定向构造。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勘查区的东部和东南部一带,呈角度不整合盖于新太古代片麻岩之上,岩性为深灰色、灰绿色安山岩、紫灰色英安岩、灰白色流纹岩、灰黑色流纹质含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黄褐色流纹质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偶夹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灰白色、灰绿色凝灰岩。第四系主要发育在河谷、山间冲沟及平地中,以黄褐色砂、砂砾石及亚砂土为主。

  3.2 构造。勘查区内构造强烈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在勘查区内只有一条构造,即F1构造,长约为254m,倾向西南,倾角68°,被磁铁石英岩充填。北东向构造勘查区内见有四条,即F2、F3、F4、F5构造。规模长200-1400m不等,宽5-20m,多发育在勘查区的西部,主要切割太古代庄头营子片麻杂岩。北西向断裂构造在勘查区内有八条,编号为F6-F13,长约300-500m,宽约2-15m,张性为主,多切割太古代庄头营子片麻杂岩,局部发育构造角砾岩、透镜体,构造片理可见。近南北向构造为勘查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共有七条,即F14-F20构造。长200-1800m不等,宽2-20m,其中F15、F16、F17主要切割太古代庄头营子片麻杂岩和王大营子片麻岩,F18被闪长岩脉充填,F20切割太古代庄头营子片麻杂岩和白垩系义县组。其中F19和F20断裂构造中构造角砾岩较为发育,硅化较强,沿裂隙处褐铁矿化发育。

  3.3 岩浆岩。勘查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为新太古代变质深成侵入岩。将其由早至晚划分出四个岩石单位,即牛坟各勒片麻岩(含紫苏斜长片麻岩、含紫苏二长片麻岩)、庄头营子片麻杂岩(浅灰色-灰色角闪黑云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沙金营子片麻岩(浅灰色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王大营子片麻岩(浅灰色黑云二长片麻岩)。勘查区内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流纹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等,其规模均较小。

  3.4 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勘查区的围岩蚀变主要发育在近南北向构造及其两侧,主要的蚀变有硅化;主要的金属矿化有褐铁矿化、铅锌矿化等。其中F19和F20两条构造蚀变带的硅化、褐铁矿化最为发育。金矿化与硅化、褐铁矿化密切相关。硅化主要在高、中温热液条件生成。表现为次生石英的形成,与绢云母共生。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呈浸染状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中,呈团块状、脉状产出。本区的多金属矿化以铅锌矿化为主,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主要赋存于勘查区北部的构造破碎带中。本区的金矿化严格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F19、F20两条矿化构造蚀变带的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蚀变带长约360-530m,宽约3-4m。通过对F19矿化构造蚀变带进行取样化学分析,发现在蚀变带中间地带的样品金为0.6g/t,其它样品金在0.2-0.3g/t之间。表明王大营子地区近南北向构造蚀变带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 成矿条件分析

  (1)勘查区内岩浆岩侵入非常发育,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说明岩浆活动、分异强烈,为通过晚期或期后热液活动而形成金的富集成矿提供了保障,是寻找热液型金矿床的有利地段。(2)勘查区内构造发育强烈,大大小小规模的断裂构造多达二十条,沿着断裂构造都有一定的蚀变发育,其中硅化发育较强,沿裂隙处褐铁矿化发育。区内的近南北向构造为主要的控矿构造。(3)通过对勘查区内的F19、F20含金构造蚀变带进行取样分析,金品位在0.2-0.6g/t之间,有一定的矿化显示。勘查区内构造蚀变发育,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强烈,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辽宁核地地质调查院 辽宁省阜新市福兴地乡、大五家子乡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R] 2010

  [2]徐开礼 构造地质学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

  孙东宾 边祥山 管伟村 王明旭 黄伟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