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且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入手,对中国农业集聚格局的具体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机制

  前言:现阶段我国农业地理整体空间集聚程度逐渐扩大,专业化与多样化程度逐渐增强,呈现跨区域增长的态势。虽然大宗农产品区域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过经济作物区域专业化程度却很高。对我国农业地理集聚与专业化发展的格局演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寻找出具有生产潜力的具体区位,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

  (一)农业重心发生转移

  近30年来我国农业中心主要处于我国偏东南方向,农业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1]。然而近年来农业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南方向移动,由于近年来麻类以及谷物等农作物的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我国农业重心向西南方向整体迁移。从农业中心迁移速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业重心向西移动速度较为缓慢,向南移动速度相对较快,且农业重心迁移大多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前。

  (二)农业地理分布相似性减弱

  由于农作物市场对于农业生产要求越来越高,相邻省区农业地理集聚现象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近年来农业地理集聚总体上呈现着递减趋势。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在我国整体农业地理集聚程度增大的背景下,各个行政区划内为了追求农业生产的利润,发展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导致农业地理分布相似性减弱。

  (三)具体农作物的发生地理迁移

  随着我国自然气候逐渐发生着改变,同时各区域市场对于农作物的需求发生着改变,因此具体农作物的地理集聚格局逐渐发生着迁移。例如蔬菜、茶叶向西迁移,而棉类种植持续性向西北迁移,烟叶种植持续向西南迁移等。虽然我国农业从整体看地理集聚情况并不明显,但对农作物进行细分后可以发现具体农作物呈现地理连片迁移状态。

  (四)龙头企业集聚格局

  农业企业生产主要以农产品资源作为主要生产对象,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向。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农业资源分布制约产生空间差异,而且围绕着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形成农业高度集聚区。龙头企业集聚区一般在县市相对集聚,在地级市进行均匀分布,龙头企业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影响着农业地理集聚格局[2]。

  二、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变机制

  (一)依托自然地理形成集聚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着依赖自然的特殊性质。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而且不同生产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性,导致传统特有的农业类型农业仅能在特有的自然地理区域产生集聚,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如东北盛产玉米,江南盛产谷稻都是这一道理。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不仅有着其特有的种植经验,而且有着相应的历史文化,随着历史记载得以流传的种植经验使不同地域的种植技巧具有一定的定式,农作物种植以惯例形式通过空间关系得以传承。从本质上讲,农作物适宜在什么区位种植是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的结果,因此我国依托自然地理形成集聚,是我国农业集聚的主要形式,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农作物最初的集聚格局。

  (二)社会环境对农业集聚进行修正

  通常来讲农业地理集聚格局依托自然地理条件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短时间的历史时期内难以产生改变,不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生产与工作都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因此社会环境的改变会对农业集聚格局产生影响,社会发展对农业集聚具有着修正效果。农民自身对于生产种植的认知以及经济管理者对农业生产的宏观决策都会对农业地理产生社会集聚,通过政府开发战略可以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拓宽农业发展路径,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积累与自增强。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深化了地理集聚

  在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当农业生产集聚形成一定规模后,就会形成区域化的专业产业集群。由于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农产品种植生产系统规模化、系统化,围绕农产品生产出现了一系列生产部门,并且会搜寻一定的市场空间细化产业链环节。在农业产业集群下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以及销售类企业不断涌现,传统农户通过联产形式逐渐聚合形成农业合作社甚至农业企业。产业集群使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明确的分工下,生产经营主体信息不对称风险得以有效规避,在农业地理集聚格局内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创新氛围。

  (四)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完善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不过这种生产技术的创新如果难以打破现有的农业地理集聚格局,农业的发展过程仍然会存在一种固有状态[3]。因此只有逐渐完善农业生产体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创新经验,才可以在原有的路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路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产业集群化趋势,这虽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但是也加剧了激烈的农业市场竞争局势,农业产业集群外的农户或者农业企业难以生存与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现阶段市场发展趋势,农业格局应根据地域农业生产体系进行集聚,在同一地域间或者相邻省份间形成农业地域分工体系。

  结论:

  总而言之,农业地理集聚格局的演化是在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上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修正,进行地域间空间重组、共同演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农业集群演化的目标与动力,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规模化运营,将会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二玲,庞安超,朱纪广.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J].地理研究,2012,05:885-898.

  [2]肖卫东.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19-31.

  [3]刘世薇,张平宇.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地理集聚格局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5:591-596.

  王彬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