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她善于采用意境来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使得在小说里总有一种凄凉阴森的气氛,让其小说迸发出了新的生机。本文主要针对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及意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陌生化手法;意境分析
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具有现代性的特征,也具有传统的美感,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又受到了西方文学主义思潮的影响,这让她的作品更加充满韵味。张爱玲非常善于使用陌生化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沉郁、苍凉的审美意境,将古典意境与现代意识巧妙的融合起来,让其小说迸发出了新的生机。
1.陌生化语言与苍凉的艺术基调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她善于采用意境来营造一种苍凉的氛围,使得在小说里总有一种凄凉阴森的气氛,仿佛阅尽了世态炎凉,洞悉了人生境界。用陌生化的语言来营造苍凉的意境是张爱玲常采用的手法,而在语言层面,采用最多的陌生化手法就是比喻和通感,这样就可以把对人生苍凉的感悟具体物化为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东西的,形象而又生动,对于作品来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同样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比喻
张爱玲所使用的比喻和传统的文学有所不同,对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张爱玲往往不太会关注,她所注重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深思”。张爱玲还有意拉开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距离,采用人们所不太熟悉的事物,表面看起来本体和喻体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但是在其深处却蕴含着隐秘的联系,使小说读起来耐人寻味。这样的比喻方法就会使小说语言产生陌生新奇感,语言层面上,这不仅会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愉悦,其实最重要的是,这样的陌生化语言实质隐含的更深一步审美意蕴会为小说营造苍凉的意境。
2)通感
通感就是用一种感觉去写另一种感觉,张爱玲就善于运用这样的修辞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常感受到的感觉运用另一种新奇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所写的意境显得更加新奇。这种手法,会对着读者的审美感官造成“自动化”的强烈冲击,使读者用另一种奇特的心境去感受对象,这样就打破了原期待的既定视野。
2.审美意象的陌生化建构
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统一就是指“意象”,意象生成意境的基础。审美主体的感情、情意以及对人生的体验就是指“意”,“象”则是指由审美主体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生动可感可知的表象,而这种“象”集中体现的是主观情意的心理表象,它是经过审美主体的加工。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象”就是用来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成败,可以通过看它的意象就能传达出深远的意蕴来。
张爱玲在营造意象方面很是拿手,她在充分信任读者的基础上,讲求叙述客观事件和现象的时候要委婉含蓄,所以在她的小说里,含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意象比比皆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多富有深层审美意蕴的意象。张爱玲在小说里构筑了大量的具有包孕性的意象,例如:太阳、月亮、绣花鞋、花等等,这些意象象征性极强,含有多重含义,这样便能对读者的审美想象引起重视,使读者产生相当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对于张爱玲笔下的很多意象,与传统文学中的传统意象进行相比的话,她用读者们所深知肚明的意象进行别具慧心的陌生化建设,这读者的审美经验产生极大的挑战。例如太阳、月亮、和花等等这些意象在古今文人骚客的笔下,是他们所怜爱或者歌颂的对象,但是这到了张爱玲的笔下,这些意象却都蒙上了悲凉的色彩,就像她所写的月亮是带着“绿色光棱的”或者是闪着阴森蓝光的,太阳则是昏黄的甚至还是阴冷的,对于花,更是恐怖之花、残缺之花、欲望之花。张爱玲常常选择美好的物象用来寄寓凄凉的情意,把寻常的物象超常组合,还融入作者苍凉的人生经验,使得这些意象一反常态拥有了新的面孔。
3.陌生化叙事策略营造含蓄蕴藉的审美意境
张爱玲在处理故事情节时常常使用“反高潮”,就是用陌生化的手法进行处理,这样的“反高潮”的处理手法对传统的叙事手法就是一种有意的挑战,这样更能出其不意的超出读者的视野,甚至给读者产生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去填充“空白”,在读者出乎意料中沉静地去思考审视世俗的生活本质。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当故事情节几乎接近高潮时,显现给读者的却并不是像预想中的那样采用直接的叙述,很顺理成章的进入到读者的视野内,而是,巧妙地转移了读者的视线,故意造成这种与传统观念相悖的感觉,这就是采用了这种“反高潮”的叙事方式,这样就不得不使读者又要重新调整那样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审美想象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分激发。
【结语】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她既受到过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使她的小说具有独创性。
参考文献:
[1]刘喜璇.苍凉的意象世界--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9)
[2]刘丽华.市民生活、都市人性、荒凉基调: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几个特点[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3]张静丽.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及成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1(04)
梅蕙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