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在中英诗歌中的审美感悟和文化意象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花卉,诗歌,审美,文化
  • 发布时间:2016-01-29 17:27

  --以爱默生的《杜鹃花》和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为例

  摘要:自然界同一种花的意象在中英诗人眼里是不同的,同时带给读者审美感悟也是不同的。中国诗词中的花通常反映出的是一种“物我同心”、“物我相融”的审美感悟,体现东方审美以“同情”观所达到的“物我双忘”的自由心境。而英语诗歌中对花的感悟是一种典型的“移情说”,用“以己度物”的思维来感悟花的存在和美丽,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揣测那些身外之物。对照分析中英诗文,品读中英诗歌中的两种不同的审美感悟,了解不同审美观带来的不同的精神享受和情趣体验,有助于研究中英审美情感和文化心理以及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

  关键字:中英诗歌 杜鹃花 审美感悟 文化意象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花的审美感悟与文化意象差异

  花卉是一切植物生长成熟后生命精华的荟萃,也是一个生命历程走到顶峰的昭示。在中国,出现了很多爱花、咏花的诗人,他们咏花的诗作也很多。诗人们多吟咏梅、菊花、荷花等等。

  比如,陶渊明的“菊”,陆游的“梅”,周敦颐的“莲”都蕴涵了中华民族崇高的品性,都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意象,并能让人去心领神会,体验一番审美感悟。

  虽然英语诗歌繁若星辰,但单纯歌咏花的诗歌作品并不像中国的咏花诗歌那么多,也更不同于传统中国的诗词那样把花的自然属性和人的品性联系在一起的。英语诗人往往只是把花儿的自然美丽形式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来比喻人或物品或是引发一些思考等等,不会把花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属性。

  二、杜鹃在中华文化审美中的特殊意象

  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也叫子规鸟,相传是古代蜀国望帝杜宇的化身,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杜鹃鸟就开始啼鸣了。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杜宇因失位而亡国,其魂化成杜鹃鸟,日夜悲鸣,鸣至啼血,血染草木遂成杜鹃花。

  我国文化氛围中,杜鹃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传达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审美感悟,及独有的文化意象,杜鹃不再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人化的自然”。诗人们在对杜鹃的不断吟咏中,对其精神意蕴不断地阐发,赋予杜鹃鸟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的人文精神。从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可见其文化意象。

  【唐】李白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首诗,巧妙,生动地利用杜鹃花鸟同名之妙趣,表达了李白在老病孤独的状况下对家乡四川江油的深切思念。

  诗的前两句由花联想到鸟,由鸟的呼唤想到了家乡的呼唤,自然巧妙,生动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诗的后两句却又由乡情引动出个人身世漂泊颠沛的悲叹。子规鸟那声声呼唤令人断肠,让老病孤苦的李白,回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想起自己别离故乡时的雄心壮志,再联想到今天凄惨的境况,面对这艳丽烂然的杜鹃花和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诗人却被乡思苦苦折磨着,凄然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三、英语诗歌中鲜见的杜鹃花

  英语诗歌中歌咏杜鹃的诗文可谓凤毛麟角,艾默生的《杜鹃花》当属其中少有的极品了,但一点也没有中国杜鹃花的文化意像映照出的文化意境,反映的却是诗人超验主义思想和自然主义观点的体现。

  杜鹃花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杜鹃花从哪里来?

  五月的海风把孤独吹散

  我发现林中新开的杜鹃,

  无叶的花朵伴随潮湿幽僻绽放,

  让荒凉慵懒的小溪愁眉舒展。

  落入池中的紫色花瓣,

  红鸟飞来这里浸润羽毛,

  定会自愧不如把此花眷恋。

  杜鹃!如果圣哲对你发出疑问,

  为何在天地之间枉费你的娇艳,

  亲爱的,那你就直言相告,

  美丽存在只因眼睛天生为了观看。

  为何来到世上,你这玫瑰的劲敌!

  我浑然不知,也不想打探:

  但我只能浅薄地推测,

  造就你我的是同一上天。

  这首诗歌反映的是作者在野外遇见一簇一簇美丽的野生杜鹃花,而引发的一系列对人、大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思考。诗的前8行描写了花的形态和生长环境。杜鹃花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很常见,但作者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美丽,而这样的美丽比玫瑰花还要迷人。在诗的后8行又提出了与诗的第一句相类似问题:“此花从哪里来?”

  事实上,艾默生想通过对杜鹃花这种“纯美”花儿的赞美,意在教导大众怎么样欣赏大自然,让大家从大自然中去领悟上帝之爱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这是艾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在诗中的体现,他认为世界一切是由天赐的圣灵力量安排好了的,人类的角色只是接受罢了,因而回答了“花儿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结论语

  对艾默生的《杜鹃花》和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诗作进行解析和阐释,能明显感受到中英诗中杜鹃的文化意象是大相径庭的,英语诗歌里的杜鹃花只是诗人感官感受到的自然美丽,以及由此美丽引发诗人对世间万物存在理由的解释,体现了西方人“以己度物”审美感悟或超验主义的思想,全然没有了中华文化里杜鹃花所蕴含的内容那么直观,丰富和生动。中国的杜鹃花表现了中国的“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审美感悟,这种“花人合一”和文化意象正是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

  [1]高广文编.英语诗歌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8.01

  [2]王湘云.英语诗歌欣赏[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12.01

  [3]黄源深 周立人.外国文学欣赏与批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03.

  [4]王秋海.西方名篇名诗赏析[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09.

  [5]Wilfred L,Guerin.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03

  田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