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

  ——论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摘要:《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是综合了幼儿身体各系统生理特点,营养膳食,常见病预防等知识为一体的课程。本文旨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方式等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最终成为具备社会竞争力和责任感的幼教人才。

  关键词:幼儿卫生保健 教学 创新 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子女教育愈加重视,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这对于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来说绝对是重大的机遇,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再停留于过往会唱歌跳舞画画的阶段,更要求懂得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所以秉着“健教合一”的原则,如今幼儿园不仅要求入职教师具备幼师证,还需具备保育员证等能体现保健知识水平的证书。《幼儿卫生与保健》正是综合了幼儿保健、婴幼儿膳食以及常见病处理的课程。

  一、《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当前的困境

  虽然该课程对于学生日后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的推进还是困难重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滞后的教学内容:技校学生普遍使用的《幼儿卫生与保健》书本是人社部于2006年编制的,虽然中间经历多次印刷,对但教材内容并无实质修改,导致书本部分内容与社会发展有所脱节,比如常见病这一章节,并无体现如今常高发于幼儿园中的手足口病等内容,这对于毕业后投身于幼儿教育的学生来说,实用性大打折扣。

  单调的教学方法:虽说中职院校讲究技能教育,讲求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可是《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依然沿用“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始终以老师作为主角,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单一的考试方式:《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作为保育员证的考试内容之一,为了确保考试通过率,校内考试一般使用闭卷答题的方式,以死记硬背的固化模式让学生以最短时间记忆最多的理论知识,这种为了应付考试的短期记忆方式,虽有利于学生通过考试,但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使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技能。

  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之前读书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的人群,所以普遍有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的特点,所以枯燥乏味的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不佳。

  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改变课程目前所面对的困局,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归课本,让学生日后能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知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创新教学内容,使知识与社会进程同步

  虽然上课还是要回归课本,可是教师可以在涉及到的课程当中加入现在最新的知识和讯息,让学生始终与社会步伐一致。

  比如“婴幼儿传染病预防”这一章节,教师可通过阐述去年广州幼儿园高发手足口病的新闻,增加手足口病的内容,教授学生该病的主要病征以及预防方法,让学生他日走进社会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消除自身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恐慌,立即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的竞争力。

  2.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上课“抬头率”

  “一言堂”“填鸭式”的上课模式传统老旧,在以技能为主的中职学校当中,教师可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幼儿卫生与保健》的课程中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经过实践,笔者认为适合运用到《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当中的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头脑风暴法。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为主旨,该方法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以“婴幼儿喂养”这一节为例,首先,教师随机将学生平均分为若干组,下发以“为2岁婴儿以及6岁幼儿设计午餐餐单”的任务书。其次,围绕该项目,组内学生自由完成角色分工,确定该项目的组织者、资料搜集者、海报设计者以及演讲者等角色。接着,在组织者的组织下,组内成员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形成该组的午餐食谱,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设计成果。最后由组内成员、组间成员以及教师对设计的餐单进行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有意将婴幼儿膳食需求特点,婴幼儿膳食的区别与餐谱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明白到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通过这种亲自动手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实现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例子要结合一定的理论,既不是编来阐明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为了阐明事实的事例,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基于一定事实写出来的故事。

  以“消化系统”这一节为例,教师给出“小2班小明午饭吃撑了,睡醒后呕吐一地。班主任何老师没有立刻给他擦拭呕吐物,反而狠狠地骂了小明一顿,警告他下次不能再犯。”的例子,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讨论当中,学生作为主导,教师注意创建自由愉快的气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教师并非作为旁观者毫无作为,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瞎聊”,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了解小明呕吐与身体发育之间的联系,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同学们又该如何解决等等。在一次次思想火花地碰撞当中,达到该节的教学目的。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主要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特定角色中了解自己,改善提高。

  以“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为例,让一名学生模拟发烧的幼儿,另一名学生模拟该班的班主任对发烧幼儿进行护理,其他同学担任观众。这一过程中,扮演幼儿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护理方式好坏对身体产生的不同感受,扮演班主任的学生也可以在操作中学会正确的护理方式,其他同学虽然只是观众并无扮演角色,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实际工作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顾名思义就是集思广益,通过同学们的思维火花收集到需要的答案,这个方法经常与上述的其他方法并在一起运用。

  以“营养基础知识”为例,这一章节涉及六大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又下分了多个分支,需要记忆的点很多,这时候教师可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举例喜欢吃的食物,然后把这些食物按照营养特点进行六大营养素的归类,接着再让学生找出同一归类中食物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每个营养素的基本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更能记住每种营养素的特点,比死记硬背的记忆效果更为显著。

  3.改革考试方式,告别单一的闭卷理论考察

  虽说中职学校注重技能,可是现在的考试多以理论知识为主,造成“高分低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符合社会的需要,容易在竞争浪潮中被淘汰。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前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方式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考察,却忽略了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考虑灵活考试方式,如实操考核、开放性题型、现场制作等等,同时注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相结合,把课程中的表现作为最后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发同学们课堂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若干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对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尝试,效果相当激励人心,学生“抬头率”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同学们也更愿意参与到课程中来。当然,这一过程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突显出来,需要在日后的尝试中继续改进。比如有时候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就会导致教学环节把握不当。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学生容易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现象,不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创新的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转变教学理念,丰富个人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学生在愉快课堂中收获可用于谋生的实用知识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柳燕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07).

  [3]张照枫、赵尔丹.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高职专教学的实践研究[J].青年文学家 2011,(08).

  邓凯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