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疏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将音乐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音乐治疗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法,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疏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向成人期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人际关系、恋爱等各方面的压力,缓解不及时可能会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造成很大影响。国内很多高校很早就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开展讲座、组织团体辅导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有更进一步的效果。

  音乐是大学生平时最容易接触到并且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减压方式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音乐能够从生理上影响人的情绪,是一种本能、自然的反应。

  一、音乐疏导的理论依据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由于音乐治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并没有统一的学科定义。目前我国多数学者认可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布鲁西亚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传统心理学治疗认为“认知决定情绪”,而音乐治疗学则认为“情绪决定认知”,认为音乐能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来改变对事物的认知。音乐治疗不是简单地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而是先用压抑、痛苦、悲伤的音乐激发受治疗者的各种情绪,将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在负面的情绪到达一定程度时,利用积极美好的音乐唤醒支持受治疗者心中积极的情绪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音乐疏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疏导情绪,调整心态

  音乐可以引起人的生理反应,如脉搏、心跳速率、血压、呼吸、皮肤电位反应、脑电波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缓解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严重而持续的焦虑会导致注意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从而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等。音乐疏导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培养自信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出困境。

  2.增强沟通,促进交流

  音乐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合唱、合奏、集体舞蹈等群体参与活动,有助于在轻松的环境中建立良好亲密的合作关系,不仅能提升自信,还能学到与他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和技巧,从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减少隔阂,促进沟通,改善人际关系。

  3.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大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唤起积极乐观的情绪,缓解焦躁不安压抑的心情,这有助于人格的完善。音乐与文学作品一样,能使人的思想更为深刻,更加富有素养和内涵。

  三、音乐疏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建立音乐疏导软硬件设施

  1.1 音乐疏导工作室

  音乐疏导工作室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老师和对音乐疏导感兴趣的学生组成。除了运用音乐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以外,工作室还要定期开展讲座,进行模拟心理疏导体验,让学生熟悉音乐疏导的流程,感受音乐疏导的效果。

  1.2 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音乐疏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性活动,这需要老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积极健康的人格。老师应当通晓音乐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和相关技能;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较强的沟通能力,关怀他人的品质,积极为学生走出困境寻找解决方法。

  1.3 成立相关社团

  成立相关社团可以有组织、有分工地开展音乐疏导相关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音乐疏导,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疏导的魅力,在心理方面遇到问题时有解决的方法,及时调整心态,宣泄负面情绪,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充满活力。

  2.开展活动 宣传音乐疏导

  2.1 定期举办音乐疏导相关讲座

  邀请专业知识深厚的老师讲授音乐疏导相关知识。介绍音乐疏导的基本信息,让同学们对音乐疏导有初步的了解;从音乐疏导的角度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对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介绍校内音乐疏导机构,如音乐疏导工作室,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方法。

  2.2 举行小型沙龙研讨会

  定期在某一地点开展小型沙龙研讨会。该地点应具有温馨轻松的气氛,受同一问题困扰的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独一个人,能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慰与认同感;而不同的应对方法能提供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勇气与信心。

  2.3 “一对一”音乐疏导

  “一对一”音乐疏导是指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疏导模式。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选择音乐或即兴演奏,通过音乐与学生建立关系,产生共鸣。首先从生理层面上缓解学生的情绪,然后通过老师言语上的干预达到相互信任,舒缓情绪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合适的音乐,这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好的音乐可以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更具有针对性。

  2.4 “一对多”音乐疏导

  “一对多”音乐疏导指一个老师和多个学生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是融入音乐元素的大学生团体辅导;也可以是通过合唱、乐器合奏等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可以是即兴演奏,增强参与者感知音乐、自我缓解压力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被求助者,针对某一问题可能有更多的解决思路,成员间乐观积极的态度会相互感染,类似的经历能使学生减少孤独感,增加认同感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勇气。

  3.音乐疏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音乐疏导不等同于音乐治疗

  音乐疏导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多数问题与学习就业压力、家庭和恋爱关系困扰相关的,而音乐治疗针对的更多是心理疾病。此外,音乐治疗更为专业深入,有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且二者方法上亦有所不同,因此音乐疏导不等同与音乐治疗。

  3.2 音乐欣赏不能代替音乐疏导

  音乐欣赏只是音乐疏导的一种方法。单独的音乐欣赏可能会使聆听者产生联想从而心情舒畅,但是这一作用只是暂时的,没有上升到心理层面上。而音乐疏导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聆听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的感受,与独自聆听产生完全不同的联想和感受,这一不同很可能会改变聆听者的心态和对生活事物的认知,最终处于良好积极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M].2007,(1):11-14

  [2]杨春.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西北医学教育[G].2004,(6):12-15

  [3]曲晓琳;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王昕 赵翔 祝尊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