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育中心灵对话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身心都比较弱小,因此,需要教师更细心的加以呵护,用心灵对话的方式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作为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幼儿教师要坚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幼儿教育,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照亮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灵对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先生的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在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坦诚和进行心灵对话作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出于幼儿阶段的儿童,需要幼儿教师用爱呵护,只有心灵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用心灵对话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可以健康成长。本文将接下来具体分析幼儿教育中心灵对话的重要性。

  一、善待与众不同的幼儿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拥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与发展特点,教师必须要有包容的心态,不可以把个性特别,思维特别的孩子定义为怪异的孩子,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孩子进行评价将会压制孩子的个性,影响孩子的性格,严重的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现代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提出,创新是在个性的基础上产生的,个性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只有有个性的孩子才会不时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来,如果一个群体都没有个性,那么这个群体将丧失活力,成为一潭死水。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幼儿园是他们从家里出来,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作为他们接触社会的首个群体,在行为习惯、脾气个性等方面他们还没有经过社会活动的培养和规范,所以他们是以自我喜好为标准来对这个环境进行评价的。按喜好来进行是非黑白的分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不健全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会有不同的看法,会因为太有个性而和小伙伴们发生冲突。孩子的独特个性得到尊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用简单的标准来对孩子进行评价。老师要有温和、宽容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个性优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习惯或观念等;要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来发展兴趣爱好,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室内外活动来增加孩子内心世界的发展以及丰富对社会的认知,进一步锻炼儿童的各方面能力。

  在更好的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上,给予他们的特长以发展的空间,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给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室外的环境时可以通过更多各种各样的游戏以供儿童选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活动他们玩起来也更开心;在家长开放日期间幼儿园要多和家长沟通以了解孩子的各方面信息,为和孩子的相处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还要不时的和家长沟通幼儿在学校里的表现,交流教育观念,以保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连续性、一贯性。

  二、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是人生的刚刚开始,认知能力、年龄、知识水平还很有限,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没有经过社会复杂观念的污染,所以是十分简单、纯洁的;同样的情况另一方面幼儿也存在是非分辨的观念不明确、自我控制力不强等缺点,需要家长、教师及时的教育和监督,以保障人格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幼师在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时,要理解儿童世界的纯真和简单,尽量站在儿童内心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会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是被信任的,被爱的,我是很棒的。”他们会不断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儿童在无形中就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感染力,儿童能感觉到他被信任,同时,孩子也会更加懂得自爱也会更加的自尊。另外,老师在处理学生错误行为时,不可以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就妄下论断,要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长辈的身份来教训儿童,要尽量去发现学生错误行为的背后的真实原因,对孩子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来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和想法,让孩子深刻的反省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促进孩子的性格的转变。幼儿老师在面对调皮,性格不好的孩子时,不能把事情的原因全部归结到孩子身上,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老师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寻找孩子情绪的出发点,及时疏解孩子的心结,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的认知观念;老师还得善于总结工作,不断的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三、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顺序性、阶段性等特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差别的,具体表现在同级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可能会有差距。老师在进行儿童教育时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对待。特别是那些学习不太好、领悟能力不高的孩子,容易因为自己的落后产生焦虑、自卑的情绪,所以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加敏感,更渴望教师的尊重、鼓励以及小伙伴的友谊。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切不可任意批评孩子,要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教育儿童,一步一步的发展他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教师对孩子的爱心和耐心会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也会让孩子对教师充满信任,增强对老师的依赖和安全感,这样,会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感受到和家庭同样的温暖。

  教师对待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时,要善于在他们身上寻找他们自身的优点和发光处。老师对学生的审视不能采用单一的标准,要多元的、多方面的来观察他们,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儿童身体各方面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社会人格的培养等非功利目的是很重要的。这要求老师在“家长来访日”的各项工作要做好,还要总结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各方面表现,与家长沟通儿童的各方面信息,全方面的对了解孩子;要及时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方法或理念,告诉家长日常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尽量让幼儿园教育和父母的家庭教育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如果出现儿童的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的去了解事情的真实原因,对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要及时沟通和帮助更正,这样来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耐心和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为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做好最开始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庞建萍.3~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幼儿教育.2011(30).

  [2]李天顺.以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奠基未来[J].人民教育.2011(11).

  [3]张更立.生命哲学视域下的生长性教育时间观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奂正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