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多元人才观下的翻译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我国对于英语人才的培养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翻译专业更加符合多元化英语人才观的需求,在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实践模式方面,也必须有所改革和创新。我国各大高校以实际的教学状况为依据,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更加完善的翻译专业建设机制,文章针对英语多元化人才视野下的翻译专业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英语多元化 翻译专业 建设研究

  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在行政外交方面也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多元化的翻译人才,为了能够缓解这些需求压力,各大高校在翻译专业的建设方面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进而找到能够提高其专业课程效率和质量的方法,找到能够有效提升翻译人才素质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我国翻译专业的建设,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多元化人才。

  一、翻译专业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

  1.外语对于人才来说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或者是一种知识、思想、能力得以传播的载体。我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外语人才,国家外交也不开外语人才。因此,建设多元化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是所有外语中作为普及的一种,在英语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需要大量培养英语语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2.在设立翻译专业以前,翻译教学主要是与文学结合,培养的是文学翻译能力,但社会更需要的是翻译与法律、金融、建筑、影视、科技、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中国译协2010年开展的翻译产业调研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70%的企业认为目前语言服务行业最缺乏的是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素质中译外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传播发展战略。一边是旺盛的翻译人才需求,另一边是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以及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这说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矛盾。我们认为,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借鉴英语专业已有的成功改革经验,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才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英语多元人才观下的翻译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翻译学科优势

  英语学科具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作为现代化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懂得利用这些优势,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而英语翻译专业也是如此,未来翻译专业建设要向着特色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课程实效性,强化专业性地位,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大管理力度,如果是针对本科生阶段,那么这就应该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素养方面,并积极进行系统地更新换代,促进教育体系中,各个部分的融合和联系,要强调实践性,而针对硕士专业建设,则是应该将英语教育推向更好层次,并建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翻译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

  以系统的开发翻译专业特色课程为突破口,在各大高校中翻译专业教育人员需要将专业优势与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将优势与特色两者有机结合,建立实践与教学双向发展的教学模式,要从理念、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开发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策略,同时,要以学科优势作为基础,融进其他教学学科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兼顾其他英语教育学科。再者,就是要积极进行翻译教育的精细化处理,也就是在翻译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上应该精益求精,充分领域教育本身的意义,使翻译教育更加具有我国特色。

  3.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的合作与双赢

  优质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是保障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多元化、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双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科研引入到教学之中,对于多元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有百利而无一害。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我们可以选聘一批业务能力强、科研素养高的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翻译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中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做实做强。

  4.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翻译专业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素质高的专业教师,在授课时懂得因材施教,能够合理运用教育方法,不会喧宾夺主,能够重视学生,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此,学校要积极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吸收新知识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除了安排教师参加“双师”培训外,还要求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

  参考文献:

  [1]程家福,张卫红.安徽省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与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2]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2011(05)

  [3]王金波,王燕.口译的特点与口译教材:问题与前景[J].外语界.2012(05)

  [4]师新民,肖维青.信息化翻译教学的新视野[J].外语界.2013(05)

  张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