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能巧构校园和谐

  摘要: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师生内部具有一定的威信,这是有效地实施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引领和管理的前提。所谓“威信”,简单地说,就是“威望”和“信誉”, 也就是师生对管理者的公认力或公允度。怎样树立管理者的“威信”呢?首先是以德树威。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治学严谨、勤政廉政,而且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去影响广大师生。 “德才兼备” 是管理者“威信”的基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言必行,行必果”,才是治校的根本。

  关键词:威信 思考 途径

  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每学开学的前几天,那是作为学校管理者最难受的日子。特别是在教师工作安排上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讨。今年开学之前,随着两名教师调离,一名教师顶岗,再加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我校代课教师最后一批考入多达7人,有个别教师无法胜任中、高段教育教学工作),这就直接面对着排课难的问题。我们采用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和与教师沟通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达到工作安排最优化之目的。夏老师是县级数学骨干教师,也是一位三次支教到我校的教师,也是有多年教学六年级经验的教师。凭她个人能力是完全能胜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学校与其工作安排沟通过程中,夏老师不愿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她愿意任其它任何班级、任何学科教学工作。怎么办?是随她所愿还是严格执行学校研究决定?如果随她所愿,事必会给我校今后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再安排其他教师的工作还会有人听吗?今后学校的政令还会畅通吗?把工作强压给她,也许一时能给自已树立很高的威性,但一定会引起夏老师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以后的教学工作。简单的两种处理方法我认为都不可取。于是,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和分析她不愿意任六年级教学的原因;一是她的儿子今年上大三,想留出一定的时间来照顾儿子;二是她家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料,害怕耽误学校教学工作;三是本班学生基础差,害怕考差后,影响学校和个人声誉。基于上几方面原因,我亲自与夏老师进行思想工作沟通。我将学校目前的教学工作方面现状和管理者的难处与其分享,并与其拉家常、攀谈私人情感,通过深入、坦诚的交谈,让其认知到学校对她个人的赏识和对她工作的认可以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对她诚意,最终让其破涕为笑,乐意接受了学校决定的工作。虽然这件事圆满地得以化解,但却留给了我一些思考:

  一、“理”中融入“情”

  作为学校的校长,解决问题时不能一时冲动。夏老师对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不接受,就要对她这样做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用实际行动来让他感受到集体对她的关心与信任。并与她交心,让她知道学校这样安排的原因,实行人文化管理,把“理”融入“情”。

  二、“严”中融入“情”

  如果教师不服从学校正常的工作安排。作为校长,对此类现象绝不能熟视无睹。学校首先要让教师明白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的严重性,让其明白她的随意性将给她本人和学校工作诸方面不良的影响;其次要让教师明白学校工作安排的目的性,让其从学校的全面工作去思考,去考量,以求其理解支持;三是尽量帮其解决学校能解决的问题,让其在学校的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让其快乐的工作,这样做既解决了问题,又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

  校长能在教师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会给工作带来许多方便,也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才能树立起威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以“德”树威信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真正有人信任他。只有品德高洁,道德高尚的人,才真正值得信赖。首先是“德”,它是校长“威信”的基础。校长在生活中首先应该做到“三要”,即“要诚、要廉、要勤”,用自身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去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二)以“能”显威信

  荀子主张说:“无能不官”。可见“能力”对领导者是多么重要。作为一校长之长,如果既能精通业务,又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及其他相关的知识,那么,工作中就能抓住重点,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评价功过,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当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形势逼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理应不断更新观念。俗话说得好“打铁要板凳硬“,也就是说,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不断地更新思想,才能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那么,校长应当具备的能力主要有:

  1.善于分析综合决策能力。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学校管理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决定。只有那些善于决策、科学决策的校长,才是称职的校长。反之,那种遇事手足无措、优柔寡断,或单凭心血来潮决策的校长,不仅常常导致决策失误,贻误事业,而且也直接影响自身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其决策就会建立在具有目的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基础上,其管理活动就会符合科学化、合理化的要求,从而使群众从心理上敬佩他、信赖他、服从他。

  2.组织指挥能力。

  这是将决策付诸实践的能力。要使决策付诸实践,就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等,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能。校长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了解群众的内心世界,合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逐步确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

  3.改革创新能力。

  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必须要有改革创新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对教职工的高效使用和对财务等条件不断改造上,也就是让每个教职工处于最佳位置和多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全校教职工的作用就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学校管理达到最佳整体效应,以校长为核心的强大的集体也就形成了,校长对教职工的重大影响标志着威信的确立。

  (三)以“业”衬威信

  校长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之后,映衬校长威信的就是全面、过硬的业务技术。作为校长,应该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和世界眼光,具备扎实丰厚的思想理论素养;面对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校长,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这是时代对校长的必然要求。知识丰富的校长思想敏锐,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突出重点,善于积累,勤于积累,刻苦钻研,大胆改革和探索教学教改管理,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并积极引导和激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教改的经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设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步上新台阶。这样,师生在你渊博的知识面前感到敬佩、信赖,甚至是崇拜。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

  [2]方健华:《成长滞后:校长专业发展问题的检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2):25~26页

  [3]赵中建:《学校经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永新:《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江苏出版社

  杜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