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浅议

  摘要: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的教材拥有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进人文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升高中生的人文情怀。本文初步分析和研究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情怀问题,期望能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生物教学 人文情怀 教学工作

  前言: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课程中渗透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力图形成一个相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系。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之一,生物科学不但要发挥它的学科教育价值,还要充分地挖掘出蕴藏的人文情怀价值,提倡包含人文精神在内的生物人文情怀教育,构建生物学的人文情怀,实现生物学的人文价值。广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加强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情怀的培养。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人文情怀的必要性

  1.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常只是围绕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展开,不重视培养人文精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培养意志、情感方面。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规范化、统一化。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旨在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作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情怀教育缺一不可。科学教育拓展人的知识量,使人更加聪慧明智;而人文情怀教育有利于完善人性,使人的人文精神得到提升。

  2.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地球村的到来,势必对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深化改革教育模式,转换教育理念,以此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把人文情怀渗透进生物学教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资源,创造更为便利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物种灭绝等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扭曲。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单归结于科学技术的本身,把人文情怀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有望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益的新世纪,生物科学技术将是更好地服务人类还是危害人类,这还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注重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情怀培养,强化预测及控制生物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3.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经济、教育等各领域关系更加密切相连,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单只拥有科学素养。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适应社会。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人文情怀

  我国全面展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是生物新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的一个重要取向。在生物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下述方面的人文情怀素养。

  1.挖掘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近些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群体暴力、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频繁不断地发生,这是人们淡漠生命意识的一种体现,也反映出人们缺乏生命教育。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生物学知识及自身的生命认识与体验,启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从而构建正确、完整、科学的生命意识及价值观,使其努力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教师可以运用生物进化的内容跟学生讲解相关的生命起源理论。生命在浩瀚宇宙中是一个奇迹。而当讲“人类的遗传病”,可让学生体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每个人应该珍爱生命。

  尊重生命个性差异性。学生们的兴趣、气质、智力背景不一样,所以对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指引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同时也通过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懂得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2.展示生物学蕴涵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在大自然中,生命体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生物学研究对象。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美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画,让学生体验千姿百态生命体构成的自然画卷的精彩绝伦、神奇美丽。而当教“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展示生命体的美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生命活动规律时感悟生命所存在的深刻的内在美。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所蕴含的对称美,DNA采用边解旋边复制的复制方式并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差错率的严谨的科学美。

  3.挖掘生物学中的辩证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包含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物质发展变化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例如生命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生物结构是细胞的基础等。这些都是世界是物质性的体现;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生物进化蕴涵物质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生物的遗传变异、同化与异化则体现矛盾统一的观点。

  4.加强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想要更好地掌握和内化课堂知识就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践。所以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与生物科技有关的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当地植被、饮食习惯的调查;环保、生态知识的讲座;种植花草观察植物向阳性;喂养小动物观察生活习性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并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关爱生命、形成生态保护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四、结束语

  人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成功的教育要把人的教育贯穿始终。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深掘生物新课标教材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育教学增强学生自身修养,提升学生的自我人文情怀,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申春瑜.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浅议[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8):42-42.

  [2]俞珺.人文思想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4,(12).

  [3]徐国良.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J].中学生物学,2008,(5):16-17.

  [4]刘玉萍.新课标对高中生物教师生物学知识结构拓展要求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李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