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摘要:体育不但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体魄之重要任务,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培养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思想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学生终身的健康,为了最终实现体育目标,体育教学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习惯 运动魅力 终身体育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目标。体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特别是在国内外各体育项赛事中涌现出了无数成绩卓著的体育健儿,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从一个体育大国转变为一个体育强国还很有一段距离,国民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体育运动参与,社会的适应度还距离国际水平很远。在国内,各地的体育事业发展也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对体育工作还很不够重视,甚至连一些学校都是有体育之名而无体育其实。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学生的健康水平处于下滑的趋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运动不足。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个性、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一个终身体育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不断地培养和发展自我,自觉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自己。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正确认识终身体育的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终身体育的意义。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第一”。新标准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五个目标取代了以前增强体质的单一目标。体育不但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体魄之重要任务,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也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培养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除了身体和智力因素之外,还必须具有完善的个性、优良的心理品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不仅要注重“健身”,还要加强和完善体育运动,把自己培养成为身心健全,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要有终身体育意识,还要让他们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会始终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品质,逐步把我国的体育事业搞上去。实现体育的最终目标。

  二、激发兴趣,培养体育运动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主动和能动

  地进行体育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起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主动学习、积极锻炼,运动兴趣是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良好的运动兴趣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和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比如:早起跑操,课间操等锻炼是非常有意义的运动,要把它作为一项比不可少的事情去做,时间长了,习惯成为自然,将终身受益,也不会使学生无事生非,浪费那些良好的时光。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将来参加了工作,他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参加运动,参加锻炼,如果人人这样,那时,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体育强国将不会是一句空话。

  三、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

  生的特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体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比精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倡导学生将体育融入生活,为健康服务。例如:街舞、广场舞、武术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学生都很喜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军演”、“运送伤员”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情境中练习跑跳等体育运动项目,体验不同动作的变化。让学生在玩和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魅力。

  四、实施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快乐体育强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快乐体育强调教学要求尽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教学组织上要做到灵活化、快乐化和 民主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能力和创造精神,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快乐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外在的“形式”,即“乐教”氛围的形成,而且重视内在的“效益”,即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实施快乐教学,笔者以为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简化体育比赛的规则、战术,去掉那些繁、难、偏、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降低难度要求,不苛求动作细节等,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结束语:体育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又是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学也是育人的教学,这是体育教学的追求,也是体育人终身奋斗的目标。我们要以长远利益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史仲武,“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督导(2007(3)).

  [2]王俊,“谈街舞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4(16))。

  姜红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