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一年级多以形象生动的图来呈现数学问题,读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些重要的学习习惯还没有用养成,读图也只是凭感觉,没有形成一定的读图技巧和能力。从读图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读图情感,观图顺序,说图的积极性,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读图的完整性,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读图 能力 技巧

  一年级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年。这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数学兴趣和数学情感,掌握数学基本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本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要求学生学会读图,从图上准确地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读图的能力。学生在进入小学前都已经广泛地接触过看图,有一定的看图经验。但这仅仅是一种经验,学生没有形成一种有目的地看图,带着问题读图的意识,没有能够形成一种技巧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读图时是奔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看,被书上的某一个卡通图案,或某一种鲜艳的颜色所吸引,往往没有抓住重点、要点,没有捕捉到图上的数学要素,与编者编书设计情境的意图相悖。这时就需要数学老师指导性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读图的情感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都特别喜欢听故事,所以一年级数学书上,每节课都是以特定的情境引入数学问题,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来解决问题。如苏教版一年级上第一课就是在学生很感兴趣的游乐场中来学习数数。在进入情境之前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在游乐场都玩过哪些项目,学生顿时兴趣盎然。情境的运用一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习数学,数学处处有用。这时老师带学生进入情境图“看看这个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每个项目各有几个人?”学生就能很好的融入其中。除了运用主题图很好地设计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全面看图,培养学生观图的顺序

  一年级的学生看图时往往看到哪儿,说到哪儿,经常会把图上的一些重要信息看漏,看图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如在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时,书上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提供的是蝴蝶和蜜蜂在花园里采花蜜的情境图,要求学生先数出蝴蝶和蜜蜂各有几只然后再比较大小。学生在数的时候东一只,西一只,有的数漏了,有的重复数了,造成解题错误。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这题可让学生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看,一种动物一种动物的数,数一个用笔划去一个,养成有序地读图的好习惯。

  三、语言鼓励,培养学生说图的积极性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上课时都很积极,主动的要求去说,但由于学生小的原因,有的学生在说的时候不能说到位,说的不够准确,不是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这时老师不能以简单的说“你错了”,“你不对”等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甚至对学生的回答不做任何评论而再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学生上课想说的积极性很可能就被老师打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开口说了。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四、语言示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很多语言的表述是通过对老师的上课语言的模仿得来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抓好语言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能会说。一年级的学生很多往往站起来会说,但用的不是规范性的数学语言,说的不够简洁。也许这在语文上这样描述图是可以的,但在数学上就显得抓不住图的重点,不知道图上要传达数学信息是什么。因此,老师上课时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教会学生抓住数学信息,重点说图,使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在教学看图列式时,先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教师先示范如:原来有8只小鸟,又飞来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这样学生就知道看图列式要将一幅图说完整,要说出条件和问题缺一不可。学生在说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又飞来”“一共”学生在后面的列式计算中自然知道用加法去做了。再如在用减法计算的看图列式的题目里,教师就要学会让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去掉”“走了”……。学生会说的同时也就已经理清了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在解题时也就不会发生错误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这样规范性的语言,学生先学会模仿,再带着数学问题思考性地说学生学生读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对日后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和培养。

  五、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读图的完整性

  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一开始是大量的图片呈现,渐渐地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汉字基础上逐渐出现图文结合的题型,但不少学生还是习惯性的只看图,导致在找条件时条件缺失,而恰恰这些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苏教版的第一册期末复习中的一题,学生从图中根本不能数出到底有多少个学生,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是被一棵大树挡着的,如果学生不看不和图上的文字结合起来看就会造成照着图数,而发生错误。如果将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看就知道了举起的小朋友在第二个,一共10人,举旗的小朋友后面有多少人就可以用减法直接求出了。在指导学生读题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读题的完整性,从图中,文字中将题目里所给的信息找完整了,才能正确地解题。

  朱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