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对地理入门的基础教程,所以在这一阶段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就广大地区来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因此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实行有效性地理教学兴趣教学迫在眉睫。兴趣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信息传递与接收的过程。在保证信息顺利的传递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下面本文将对有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传达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 信息传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动脑,乐于讨论,勇于创新,对问题能有自己的想法及答案,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敢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对教师传统的给予式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并且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调整其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成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保证信息传达过程中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严厉的,以前总认为严师出高徒。而现在一名好的教师,通常是幽默的,时时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富有激情的,感染着学生的上课情绪;还是睿智的,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样的教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没有乐趣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实现课堂有效沟通的,因为学生提不起兴趣就不会主动参与,不会积极动脑思考很可能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却一脸茫然,这样自然就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首先,教师要保证自身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在课堂上对教学以及学生都要有极高的热情,课堂中始终保持充沛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从而才能保证信息源头的“活”,达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因为教师是信息输出一方是信息传达的源头,只有保证源头信息输出的有效,才有可能保证整个传输过程的有效。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是保持自己的教学热情很容易,但是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呢?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因此,只有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保证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双方的紧密关系,这才是解决信息传播成败的重点。教师在传达一些基础知识时可以借助外力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能有的只是很乏味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比如就有一位教师将中国地图上的各个省市、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等改编成时下最流行的歌曲《小苹果》,一下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记住那些原本枯燥的地名了。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保证课堂知识点传达的基础之上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元素再课堂中并和学生互动,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趣味性,信息传达的源头活了,信息的接受者也充满了热情,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1.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保证信息传达过程中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自己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这样才能有力的带动学生,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一堂课要有重点,有思路,顺着这个思路学生能不断的往下延伸,往上能找到起源并且有根有据,这样学生就能发散思维,联想记忆,从而更轻松的接受知识,并能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参与进教学,促进教学氛围。

  2.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保证信息传达过程中的直观性。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向学生传达信息时,信息实际上也被我们加工过了。因此,信息传播过程越长,信息加工的程度越深,信息的本质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信息的接收者可能不能真正得到重要的信息。而这正是课堂教学信息传递不顺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的减少信息传播的时间和过程,以便让知识尽快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玩以最直观的方式去进行教学,以最直接的方式去传播信息。学生不喜欢拐弯抹角的教学,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减少学习的热情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就要把这堂课的重点提出来,这样就有了一条线,学生的心里也有了底,围绕着重点一一展开教学,然后再让学生对比分析进行总结,增强记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保证信息传达过程中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简单的讲教学的有效性,大概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教学任务得到最好的完成,用另一句话来讲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并且印象深刻。而且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丰富课堂形式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动是初中生的典型特征。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一味的传授,学生的被动的接受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年龄特征,所以很明显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并不感兴趣。即使教师重复演示苦口婆心的劝说也并不能又大的效果。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同时又是策划者、组织者,倘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形式多样的多彩课堂,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课堂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首要的基本要求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也就达到了信息传达过程的有效性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现信息完整高效的传递性,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地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基于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以上作为借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要不断的总结创新,找到更加适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丹凤.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传达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中旬),2010,10(11):82.

  [2]肖震忠.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20+48.

  阿孜古丽·吾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