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健全中学生心理素质

  摘要:初中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人格尚不健全,对于来自外部世界的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不够,精神上容易受到伤害,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浪,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借助音乐教学的载体健全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与建议,着重的创新点为“心理剧”理论的运用,希望与广大教育同仁切磋、交流、探讨。

  关键词:音乐 音乐教育 中学生心理

  引言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优化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音乐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为青少年未来的生活提供精神层面的良好开端,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研究利用音乐教学课来缓解和调试中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是新课题,但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的应用型课题。

  一、通过学习、欣赏与相关音乐故事融合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和欣赏不同民族、特色、种类、风格等的音乐时,辅助介绍如民族起源、发展历史等小故事;在学习某音乐家创作的歌曲的时候,介绍音乐家的坎坷经历和谱写此曲的背后故事,都可以在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造成不小的影响。只要引导得当,旋律和故事的双重打动,甚至会给予学生一辈子也不易淡忘的深刻印象,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在挫折中修复自信、维护心理健全的强大作用。

  二、激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面对处于这个特殊时期的中学生,不同的评价会对他们产生消极和积极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表现。激励性教学法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心态永葆常青,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然而,碍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学科,激励性教学法并不能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相比这些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在音乐这个渗透着审美和创造美的学科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督导、判断和评价,要困难得多,也容易产生一些评价偏差。此外,长期的肯定或表扬,也可以给与青少年一定的心理暗示:不只有聆听音乐可以化解困扰,任何一件与音乐相关的事情,学习、歌唱、创作,甚至只是走路时耳朵里飘进的一些旋律片段,都可以让心情舒畅,让人生快乐。

  三、尊重并正确引导青少年对音乐的兴趣

  从众心理是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之一为对流行音乐的狂热。身负育人和传播优秀音乐文化双重职责的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一切流行事物的认同,而现有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使得他们并不具备成熟的鉴赏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并同时采用正确方法引导他们选择性地听取优秀流行歌曲。“理解、尊重、引导”的方式,借流行音乐维持了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同时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缓解学习和社交心理压力,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曾在学生中间征集学生喜爱的优秀流行歌曲,选取那些心态积极、立意高尚的歌曲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这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还加强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团队协作来指导学生的健康心理

  兴趣小组或“第二课堂”,不仅为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了才能发挥空间,而且为音乐教师利用音乐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好机会。常用的手法为推广合唱艺术。因生理缺陷或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有着和表面严重不符的心理特征:“问题行为”,时常表现出狂妄自大、任性撒娇、自卑、不合群、性情暴躁等“问题行为”。合唱艺术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合唱比其它音乐表演方式易于掌握,特别适合在普通中学学校中推广。其次,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个声部都接触到音乐的旋律、和声,这对于训练音乐的基本能力如音准、节奏有很大的帮助。多声部的和谐氛围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协作之美;定期的演出提供给他们展示才华、改善社会形象的好机会。当然,利用合唱艺术调试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尝试中,也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生理发育规律,特别要重视变声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五、引用心理知识

  心理剧是美国心理治疗专家Moreno所创,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主要技术是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诱导出当事人的自觉性,增强其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让其他人获得心理的修复和改善。虽然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一旁辅导,但整个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尽管此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处于思想紧绷状态的中考学生放松心情、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但因“演学生所想、唱学生想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氛围都相当浓郁,反而起到提高了音乐课教学质量的额外效果。

  结语

  中学的音乐教育在促进与保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上,有着独特的作用。音乐教育由于其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育形式,在健全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有着相比其他学科更为独到的优势。要想使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更好地发挥这种优势,就需要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加强创新思维的意识,不断揣摩、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主编.中学生心理学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6-18.

  [2]张旦丹.童声合唱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D].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3]M.Karp,P.Holmes,K.B.Tauvon编著.陈镜如译.心理剧入门手册[M] .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杨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