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让教师和学生回归本位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如今,教学改革倡导的是“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笔者将从初中英语教学出发,探讨“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学为中心 主导者 以才施学

  作为老师,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当中通常由老师掌握着主导权,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呼吁推广“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铸师生关系。笔者从多年的初中英语教育的经验出发,对“学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入的探析。

  一、“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所引发的思考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处于探索的阶段,不断的寻找新的、适合我国发展情况的机制,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以往的“教”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适合学生的成才和发展。而因此引发的一系列弊端也在不断的提醒人们,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才是正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谁才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

  自古以来,我国就在提倡一种“学为中心”的理念,正所谓“师傅领进门,学习在个人。”所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道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人们似乎忽略了这种观念,一味的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导者,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以一种强硬的方式在给学生灌输知识,从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习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体制改革当中,也不断的提出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课堂的主导者还是老师,那么一切的措施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自然改革的目标也无法实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以英语这一学科为例,在讲到语法的变动时,通常都是由老师把握课堂的进度,把知识源源不断的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意见和问题经常被忽略,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做主导者的弊端。究竟谁才是课堂的主导者,这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成功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当务之急就是弄清这一问题。

  (二)教师应该如何教导学生

  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成功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尽快的明白和把握书中的各项知识点。不同的老师教学风格和方式不一样,教学模式自然多种多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单一型的,这些模式都是从教师这一角色出发并延伸,而学生怎么样学习的过程则被人们忽略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反映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上课不投入,即使老师讲的再细致也难以理解,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就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对。

  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正是因此,人们开始了对“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将成为今后探索教学模式的重点。

  二、发扬“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措施

  作为老师,我们最大的目标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我。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让学生和老师回归到自己的角色当中正确定位,这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推动教师和学生回归本位,寻找自我。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根据从业以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学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一个班级当中,老师的教学是面向所有同学的,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难免会出现学习进度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用同样的讲课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那么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出现有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而有的学生的学习速度又太快,这样的情况很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作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施以学施教。所谓的以学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温和的、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英语是一门枯燥而又有趣的课程,其中既包括各种抽象的理论性知识,也有一些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例如,在讲到英语阅读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如果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跟不上课堂的步伐。而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老师应该尽量的帮助落后的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立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点,然后再据此进行授课。以学施教,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迅速提升学习效果。

  (二)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让教育回归本真

  在文章的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由教师主导课堂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如果教学体制的改革仍然停留在表面而不关心最本质的问题,那么教育改革终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封建社会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决定教学走向的关键。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不断的寻找解决的方法,虽然还未彻底的扭转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但是已经初步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笔者也在探寻这样的一种全新模式,并且发现效果远超过预想。在平时讲解知识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不断的调整教育计划。例如,学生们反映定语从句和谓语从句的结构不太明白,那么就从最简单的句式着手,以一些贴近生活又幽默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理解。

  在不断进行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主导权只有掌握在学生手中,改革才会有成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学为中心“会成为一种潮流,而学生和老师也会逐渐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当中,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教育体制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桂清.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02)

  [2]安桂清;沈晓敏.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J].人民教育.2013(23)

  [3]贲友林.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3(05)

  施晶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