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要从预习习惯,自己出题习惯,书写习惯,经常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

  曾有人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究竟要让学生学习到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从终身教育的方向来看,学校教育重要的不是教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能力。而谈到学习能力,我们就无法回避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到了百分之一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便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预习可以分四步。1.掌握课文中不会的生字。2.提前阅读课文3遍。3.理解不懂的词语。4.写下预习中的收获和不理解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有头有绪。这样上课的时候只要先默写课文中要解决的生字,然后找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并且评价,接着就是大家一起听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互相补充(这里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汇报自己的收获,哪怕是一句话读得好,一个词的意思弄明白了,都要听他们说完),最后就是让学生提出自己预习时遇见的难题,大家一起解决。等到这四个流程结束,一篇文章也在大家的交流中读懂,弄明白了!一篇需要三课时上完的文章,我们一般是1~2课时就结束。因为他们是亲自参加了预习,所以上课时候学习非常认真。当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对他们的预习适当加以指导,课堂上也经常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自己出题的习惯

  每课和一单元结束以后,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出试卷,内容自己设计,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有合适的课外知识,题目出好以后和同桌交换着做,做完以后再让出试卷的批改,哪张试卷出得好,我就会把那张试卷当作样卷打印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考,同时让出试卷的同学提供正确的答案,试卷被选上的同学将在班级的加分榜上加五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试卷质量上下工夫,为了准备答案也会学到很多知识,因为长期坚持,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次一课或者一单元结束,他们就已经提前行动了,内容五花八门,知识面相当全面。

  三、认真书写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认真书写是最基本的,可是现在能写出一手好字的学生越来越少。虽然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再要求,可是离了老师的管束还能坚持的却很少!他们对自己这种行为好象已经习惯了,还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较急,学习没耐心,总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更多的就是边学边玩的孩子,一点点的作业,能做好长的时间。马虎在孩子们中间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于是我让作业和班级的加分表挂钩,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每次得优秀的加5分,每个月评出得分前5名,适当买一些奖品给予奖励。这样学生渐渐地就养成了认真的习惯。还可以利用中午15分钟进行写字,教师和学生一起临摹,书写,并把他们的字认真批改,装入档案袋。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书写水平得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坚持记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语文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在于课内外阅读的多少。教师要确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语文”的观念,语文学习“开卷有益,多多益善”的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精彩的片段,名人名篇,犹如口香糖,越咀嚼,香味越浓,味道越好,读书次数越多,对其中的妙处,蕴含的意味就越深。六年级的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渴望,我就答应他们每个月向学校借54本图书,让他们在活动课时看,同时要求他们每看一篇文章就记200字的读书笔记,我知道孩子们对画画有一定的兴趣,我就要求他们为自己的读书笔记配上简单的构图,若能根据故事内容画会更好。他们兴趣很浓,总是有点时间就自觉记笔记,图文皆备,文章看起来更吸引读者!每到一个月快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把他们的本子收集起来放在走廊上的桌子上,让别的班级的学生来欣赏,当他们听到自己的作品被表扬时,都十分地开心,下次做起笔记来就更加卖力了。现在,他们的绘画,书写,设计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锻炼,阅读面十分广泛,独立一人完成一张报纸的设计已经不成问题,读书做笔记,让他们不再是书呆子。

  习惯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依靠一通表扬、一顿批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不切实际的。不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商习惯养成对策;给家长写信,具体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制定习惯养成家庭评价制度,请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等等。这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今天我们播种好的习惯,明天学生收获幸福人生。还有什么比看着学生像小苗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更让教师感到欣慰的呢。

  王树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