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课堂 解决生活问题

  摘要: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设疑引思,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问题作为实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任务,从而解决生活问题。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探究生活实例、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生活实例 实践活动 解决 生活问题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设疑引思,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问题作为实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任务,从而解决生活问题。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探究生活实例、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疑引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播报台风预警的视频,让学生预测还有多少小时就会达到A市?笔者把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实例通过视频和绘图的形式相结合,创设为本课的教学情境。又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创设学校开运动会的情境。然后呈现环形跑道,让学生观察跑道的形状和起跑线。学生会发现起跑线的位置不同,教师会进行质疑设问:如果我们测量出半圆形跑道的直径和每条跑道的宽度,以及直道的长度,大家可以测算出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笔者生活中中的问题情境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二、探究生活实例

  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笔者在执教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时,让学生探究自行车的前后齿轮的齿数和它们的转速的关系。学生通过观看自行车转动的视频得出:总齿数(一定)=齿轮的齿数×转数。当脚蹬前齿轮转一圈时,车轮走过的路程=车轮周长×圈数。学生通过探究大小飞轮的齿数比和计算出轮胎的周长,就能算出自行车脚蹬踏板一圈能前进多少米。笔者又呈现一辆变速自行车,让学生测量出前齿轮齿数:48、40,后齿轮齿数:28、24、20、18、16、14。学生探究出共有12种组合形式。再让学生探究蹬一圈,哪种组合走得最远?学生通过计算得出48和14组合蹬同样的圈数,走得最远。有的同学就提问:既然48和14组合走得最远,为何还要设计那么多的齿轮呢?同学们再次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前、后齿轮齿数相差大的,比值就大,这种组合走得就远,因而车速快,但骑车人较费力。前、后齿轮齿数相差比值较少时,车速较慢,但骑车人较省力。当骑车在平坦的道路上前进时,就选择组合前、后齿轮齿数相差大的,车速快。当我们在爬坡时,就选择组合前、后齿轮齿数相差小的,较省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变速自行车省力和车速快的原理,更加乐于探究生活实例。因此,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笔者在执教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时,课前安排实践活动。(1)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设法量出在一定时间内浪费水的量,并在课堂上汇报测量的结果。(2)学生从报纸、网站上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去了公园,有的去了家长的单位,有的在自家的厨房,各自找到了漏水的龙头。孩子们拿着量杯按时间计算接漏水,有的1分钟、有的5分钟,有的10分钟等。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发现了不同的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一样,接的漏水量也不一样。通过课堂学习,学会了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并计算出一天浪费水的量。课后孩子们再次通过实践活动,把自己计算得出的结论提交给各个部门的主管领导,让尽快维修漏水的龙头,节约水资源。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水资源知识,感受水资源的宝贵,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与习惯。又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总之,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课堂,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奠宙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波利亚著,《怎样解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4]邹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实验.数学通讯,2002,9

  [5]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白晋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