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批评的策略

  摘要: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有效的批评是发挥这种作用的前提,怎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批评,批评时所用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批评的策略:尊重是批评的前题;把批评裹上一层关爱的糖衣;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表扬;没有调查就没有批评权;批评时应该先听后讲。

  关键词:批评 有效 关爱 策略

  赏识之风越吹越猛之际,一些年轻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好学生只要赏识,不要批评。赏识教育的理念是正确的,但是只有赏识教育也是搞不好教育的。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有两种杀人方式,一种是捧杀,一种是棒杀。我们要警惕棒杀,也要警惕捧杀。过度强调赏识,学生也有被捧杀的危险。在教育现实中,赏识和批评都是需要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题,在学生的成长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批评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并能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理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

  众所周知,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我们很多老师的批评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收效甚微的。有的老师在学生犯错后,对学生一顿痛骂了事,这种批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并且还激化师生的矛盾,有些学生因而愤而还击老师。这种采用生硬的语言、粗暴的行为、强制的手段的批评方式是不可能达成有效的批评目的的。无效的批评使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改正错误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批评。

  有效的批评指的是学生犯错后,批评者采用恰当合适的方式,让被批评者坦承地承认错误,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发自内心地去改正错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双方关系和谐交融,被批评者对批评者充满感谢和尊重。

  为了让批评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为了让批评有效,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尊重是批评的前题

  前苏联早期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他认为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儿童,亦即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1]马卡连柯把尊重学生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要贯彻尊重学生的原则,要把学生当成人,这是尊重学生的一个表现,只有心中有人,批评的言行才不会过激,才会顾及到学生的脸面和尊严,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和心情,才不会把学生一棍子打死。

  俗话说:“箭伤肉体,话伤灵魂。”批评者在实施批评的时候应该将心比心,注意批评的时机、场合、方式。不妨在批评时给学生提供椅子,不妨在批评时给学生倒杯水,让学生在充满尊重的气氛中实施批评,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批评裹上一层关爱的糖衣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批评的时候同样不可缺少关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2]

  批评就像中药是苦的,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苦的东西孩子们都不愿意吃,但许诺孩子喝完中药后给点糖,孩子就会欣然地把中药喝了,这个糖就是批评时老师的关爱。如果教师在批评时加点关爱的糖,学生能愉悦地接受批评,很快地承认错误并意识到错误的危害,同时认识到老师批评的目的是关爱自己。

  有位老师在批评学生后这么说:“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是因为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应该有美好的前程,如果这个错误不改正,你就不能前进,我不忍心看着这么优秀的孩子步入歧途,作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来批评你,帮你改正错误,阔步前进。”这段话关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充满关爱的批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三、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表扬

  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来看,批评属于阴,表扬属于阳。《易经》上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批评,只有表扬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这就像打太极拳,阴中有阳,阳中带阴,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在批评时,及时恰当地揉进一些表扬,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所以在批评时进行表扬,有利于学生接受批评,树立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让学生明白他的优点,承认他的缺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批评权

  毛泽东同志:“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做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的人,这种调查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虽然曾经被人‘狭隘经验论’,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3]这段话在教师进行批评时具有指导意义。借用主席的这段话我们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批评权。

  教师不能听风就是雨,掌握事实是批评的基础,掌握事实的唯一方法就是调查,只有搞清了事实,批评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教师在批评之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五、批评时应该先听后讲

  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只要孩子一辩解,就认为是在顶撞教师,不尊重教师,教师就开始训斥,其实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理话,给他们一个申辩的机会和平台,孩子犯错,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对于主观原因,我们要提醒要批评,对于客观原因,要给予理解原谅。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是好心办坏事,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批评时应先肯定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多听有利于全面了解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批评是一门艺术,懂得批评,学会批评,善于批评是教师的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将会起到教育人、帮助人、感化人的作用。也会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教师的价值,当你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你的批评教育下健康成长,你会由衷地产生一种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等编.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及指南[z].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11

  [2]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欧运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