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学科,在当今社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自古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一时还不能脱离老师而独立、自觉地进行学习,而是需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地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既夯实学生的基础,又培养能力,这就成了本文研究的目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 积极性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总是显得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既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了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决战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高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 ,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1)现代化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师应自觉学习当代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法规,紧随时代变革的潮流。这样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基础、作指导,才能探索出适应形势发展的高效课堂。

  (2)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宏观要求。教师只有明确了要求,明确了目标,才能找出达到目标的捷径。

  (3)使用和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每一种模式都凝聚着探索者的心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也带着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应使用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模式,并灵活适用,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4)从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创设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引入“过三点”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

  问题:(1)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配一个与原来相同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2)要重新配一个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第几块?这样图文并茂的生活数学情境问题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创改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下棋、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祥.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3年11期.

  [2]冯国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3期.

  [3]曹友娣,浅谈如何提高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华章,2013年09期.

  秦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