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尤其重要,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选择好教育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教育效果

  语文课程内容研究最有影响的,当属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然而,对于如何引领一线老师进行实实在在的课例研究,目前还是空缺,国外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教什么”,“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一、ABB式词语的教与学的问题

  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分析,笔者发现:教师对ABB式词语词性及特点的了解与把握,会直接影响到ABB式词语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正上到“我的发现”这一个环节。学生们似乎对ABB形式的词语早已胸有成竹,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喜滋滋……”说着说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其中有个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他说得不对。”我心里暗自高兴,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

  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

  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

  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都是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我听完后心里激动不已,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如果照刚才所说的,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光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还要能用来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对吗?”

  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些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从林老师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也看到了热热闹闹的背后教师或隐或显的引导。

  当教师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教师在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孩子的思辨,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当教师让孩子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也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在无意或有意中,限定了此次讨论的语境是有关ABB式形容词的,而不涉及ABB词语的其他词性。

  一个小小的ABB词语、一块并不大的知识点,让我们生发出很多的思考。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恐怕又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以热忱之心亲近我们的母语,当我们以潜心研究的态度走近鲜活的词语,当我们和孩子一起“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ABB式词语的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得心应手了。

  二、选择学生喜欢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让学生喜欢。现编人教版实验教材的选文本身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具有较强的人文性,能充分吸引学生。但是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为什么还是学得兴趣索然,味道嚼蜡?其中有个根本的问题,我们每一篇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否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来教?

  有时候我们的学生感情麻木,还有些尴尬的局面,是不是学生问题呢?不是!其根源在于我们没有遵循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内容,忽视了课文的形象感染。像这样的类似的情况也大有存,比如教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只专注人物革命精神的分析,殊不知这些精神学生在脑中一点印迹都没有;说明文只知道问学生作者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而没有让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精妙等等。

  为什么原本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却让我们上得兴趣全无呢?在评课时,我们一致认为是教学内容点的选择出现了偏失:我们不知道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也不明白孩子最想知道什么?

  于是,我在学生中展开了调查。结果学生还把心思停留在上节课小实验中,提问一名学生回答道:“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这一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分析原因有:(1)学生对细小的蚊子腿居然看起来有兔子的腿那么大,惊奇无比!(2)因为此处很具特点的语言表达形式。于是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选择这里展开了第二次教学:

  师:那么,请把上节课你们最感兴趣的读给大家分享。

  几位孩子不约而同地朗读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朗读时,孩子们有的强调“不得了”,有的强调“兔子的腿”,绘声绘色,情趣全调动了起来,惊奇无限。此时,老师出示句式:我突然想到,我一试,啊!不得了!”

  生1: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看书,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书上的字看上去有脑袋那么大呢!”

  生2: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看手指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五个手指看起来像顶天立地的大柱子!”

  这话匣子一打开,孩子们便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兴趣盎然,纷纷道出了许多“伟大的发明”。

  师:是啊!你们就像列文虎克,多善于思考啊!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实验,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啊。

  整个教学过程,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更重要的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做到了教育的无痕。

  从此课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学生喜欢学的内容,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前提,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学有所得,学为所用。正如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我想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探索,必定能在语文教材的密林处发现课文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定会让语文课散发出知识魅力的芬芳,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收获。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刘健.小学语文课堂结语案例及分类点评[J],湖南教育,2005年13期.

  [2]新蔡县双语学校,王艳.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N],学知报,2010年.

  包金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