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焦虑中的运用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情感教育。学困生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盲点,学生的焦虑表现,落后行为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关注学困生的情感态度来促进其英语学习则成为刻不容缓的要务。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课堂焦虑的产生因素,论述了情感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出:把情感教育融汇于语言传授里,是素质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学英语课堂 学生焦虑

  一、英语课堂焦虑的产生及教师情感教育对其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本文所提到的课堂焦虑指“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包括对英语课的消极态度,害怕课堂提问,消极课堂参与等。情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纽带,也是教与学相互协调、融洽的磨合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一定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教得也愉快,学生学得也顺心,课堂关系融洽和谐,师生相互感染,互相促进,自然不会出现课堂焦虑的情况。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怎样实施情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值得所有中学英语教师关注的。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特点

  情感教育在诸多教育模式中称之为“愉快教学”、“挫折教学”或“成功教学”,这样的称谓都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性。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体倾注于某种带有关注和情感的关照,并使客体受到情绪的感染,而与主体实现相应的感情回应。无论“愉快教育”、“挫折教育”或“成功教育”都是需要情感投入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诸方面相互交叉运用,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焦虑感,拥有愉快的心情,对所学知识就感兴趣,“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

  三、以情感教育消除中学英语课堂焦虑

  人本主义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心灵教育理论中有一条教学原则:“分担学生情感,求得情感上的共鸣,要尽可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认知上的错误和情感上的焦虑,关心保护学生,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和挫折”。比如,高一新生由初三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求知欲望,经过初中三年的基本知识学习,对英语的一般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高一新课程摆在他们面前,学生似乎有点茫然,不知在高中阶段应该怎样进一步的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如何面对三年以后的高考,这是高一新生共有的焦虑心态。为了给学生一个心理上的准备,有一个好的开始,英语教师不需要一开始就上新教材,而可以用一个星期的课时,把初中英语知识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印象,又以一个具体实例把高中课本内容引入进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高中英语知识的深化。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每位学生都学习了问候语: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每位初中学生都非常熟悉此句。老师可以列举

  ※ How are you getting on that day?

  —I’m very well.Thanks.

  ※ How is your mother getting on?

  —He is getting on nicely,thank you.

  上述例句的主语的人称变换,由人至事物的转换,学生很容易理解。随后就让学生用不同的主语转换,进行“Pair work”练习,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再焦虑困惑,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维护学生的自尊,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思想的核心,而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内在价值—潜能,而维护学生自尊的心理,使他们在尊重中接受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反对压制学生学习,无视学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特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守的原则之一。语言教学重在实际应用与操作,学习应以掌握基本知识为前提,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不能操之过急,舍本求末。当教师以批评的口气来指出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犯的错误,这样势必会加重英语课堂的焦虑感,挫伤他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其自尊心,最终失去学习的动力。当然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威信问题”。教师的威信应表现为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而又严于律己,事事为学生作出榜样。

  2.言传身教,感悟学生

  瑞典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早期心理时发现,人的最早道德意识都是在父母或师长的价值标准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老师的话语往往对学生最有效,这是由学生的心理决定的。在他们的眼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他们还往往通过老师的言行来透视社会与人生。英语语言教学,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向学生灌输人文思想和道德评价标准的阵地。而以往的应试教育,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恶性循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要投入情感的,蕴含着对学生的关怀和期望,教学现场诲人不倦的教导,起到平时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结束语

  中学英语课堂焦虑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成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利用适当的输入语言进行情感渗透和情感教育,对学生少批评多表扬,少打击多鼓励,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缓解英语课堂焦虑情绪。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特别对于中学外语教学改革,把情感教育融汇于语言传授里,从文化的、道德的、语言的各个方面找出切合点,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外语教学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延玲.中国大学生英语上的语言焦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2].晋永《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社,1999.3.18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冯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