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

  摘要:建筑力学课程作为中职建筑类专业基础课,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以往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的应用提升,又是其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教学方法落后,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实效性差,必须进行中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理顺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细化学生管理,选好教材,适度进行二次处理,注重实验课程等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建筑力学 教学改革 实践 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投入的飞速增长,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教育作为专业技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的人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中职建筑类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骨干力量,建筑力学作为中职建筑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力学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做背景,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经常听到教师说不好教,学生说不好学,教学实效性不满意。建筑力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以往以课本为基础,以课堂讲授为方法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对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建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筑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建筑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力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以往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的应用提升,又是其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笔者在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旦教学速度加快就会发现学生跟不上节奏,就起根源是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涉及到受力分析、数学运算学生的反应速度立马降低,这是以往基础课堂教学欠下的债,学生对物理概念把握不清,理解不透,数学运算能力低等,这都是影响建筑力学教学的重要因素[2]。

  (2)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积极性不高。建筑力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把教科书念一遍,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且涉及到很多的分析和计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把死板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把力学理论引用到专业问题中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实效性差。建筑力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实并不好教,由于过于理论性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这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严密的理论快速让学生接受、理解、掌握,这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基础课的学习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对策与实践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但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的新奇、课堂的活跃,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一种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理顺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细化学生管理。针对中职学生普遍感觉建筑力学难学的特点,教师在开课前要编制授课纲要,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提前了解教学安排。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要采用“问题驱动式”和“案例研讨式”教学方法,以实际工程抽象出来的理论问题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方案中,使学生能更深的理解理论教学,理解各部分教学目标的意义,课堂教授时主要概括重点、讲解定理和规范解题。要细化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加强学生管理,确保节节不欠债,当堂全理解,及时开展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以问题激发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以管理保障教学的实效性。

  (2)选好教材,适度进行二次处理,注重实验课程。建筑力学教材市场上很多版本,侧重点和编排体系各不相同,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材。教材内容既不能太深,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也不能太浅,导致知识体系不连贯,必须确保理论全面,难易适中作为选取教材的重要原则。在进行授课前,教师要结合大纲要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面对理论课时少,知识点多的教学现状,以及为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的前提,授课教师必须遵循“必需、够用、系统”原则,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确保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完成所有知识点的教学。建筑力学课程实验是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对课堂所学力学原理进行验证,这不仅通过力学实验将建筑力学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具体实在可操作的力学实验,还搭建了力学理论知识向工程实际应用的中间桥梁,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力学概念,原理理解的难度。

  (3)适度补充基础知识,扎实做好课堂教学,开辟课外实践理论。中职学生的学习底子薄,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课堂讲课能听明白,一旦动手做题就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以往的物理、数学知识欠账,教师要进行适度的补充,确保当前的教学能顺利进行。授课教师要提前谋划课堂教学内容,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教学实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在后续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解决,使学生学习任何一部分知识都能完全理解,完全掌握。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积极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建筑力学理论课外实践,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中,使学生不但能懂,而且会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学竞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筑力学来源于工程实际又服务于工程建设,作为一门基础类课程,建筑力学在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展中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应本着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初步解决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绪旺,王春生,杨存典.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甘肃科技,2012,28(16):73-75.

  [2]翟德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力学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2-43.

  韩丽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