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物理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碰到一系列问题。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有效地统一实践和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实现理想的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生活化

  教师教学活动,一旦脱离生活就使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在逼真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活动有意义,而且可将教学转移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学有所用。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其教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加强孩子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材料”生活化,让物理贴近生活

  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本身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个个小实验浅显易操作,容易上手;一篇篇课后阅读有趣可读,渗透物理方法;一章章“知识梳理”条理清晰,便于总结提升。教材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点大多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和要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骑车上坡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吴明霞跳水过程中踏板过程、季节变化带来的“物态变化”,家庭用电带来的“电路故障”……仅仅依靠书中的知识还远远不能为学生所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物理情景。因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物理,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利用这样的“学习材料”进行物理生活化的教育,收效也并不逊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这样的教学过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关注科技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将质量这一物体的物理属性与神州八号、天宫一号相联系,将物理、生活、社会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针对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生活化的“比喻”,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闪光,“畸形蜡烛”、“印度QQ糖”、“神州八号”、“天宫一号”、“小宇宙爆发”、“第六感”、“72变”,这些生活的材料和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笑声充满了课堂,学生投入地学习,参与思考的积极性高,对课堂的一些生活化“比喻”仍然记忆犹新。

  二、课堂教学、讲解、举例生活化

  教师在物理理论知识讲解时需尽量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意义,帮助其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而促进其学习的能动性。如:讲声音的特征时,让学生听不同歌手的歌曲;讲物态变化时传授完知识点直接把学生领进学校的伙房进行观察;讲简单机械时,把自行车搬进教室;讲压强时,用锋刃不同的刀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萝卜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三、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物理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上都会有一定的积累,其中不乏有很多经验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一珍贵的资源,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这些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讲到“比热容”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果我把一盆水和一盆沙子同时放到炎炎烈日之下暴晒,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猜一下,是水的温度比较高还是沙子的温度比较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轻松的就回答出是沙子的温度高。接着我再问,当我把水和沙子同时拿到阴凉的地方,大家想一想哪个温度会降得更快?这时候,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依然可以回答出是沙子,最后当我问是为什么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不出了。这时候,我再开始给学生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学生就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

  四、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除了做一些标准化的实验以外,也可以积极地发挥学生的想象,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做一些较为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例如,我在讲到“气化液化”的知识时,就给学生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首先找几个学生上来,把刚煮好的鸡蛋从锅里捞出来,然后让这些学生直接用手拿起来,这时候,虽然学生觉得很烫,但是还可以忍受,而当过了一会儿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以后,很多学生就发现鸡蛋比刚捞出来时更烫,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开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活化的小实验由于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做,在家里同样也可以做,因此,比较容易开展。虽然这些实验很简单,但是由于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实验基础,因此它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五、运用课堂所学,解决现实问题

  物理新课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更为关注运用。明确提出要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物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正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把眼光放在学生的学上。还要转移到用上。通过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如学完“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水上步行鞋》国家级发明专利介绍。让学生结合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这项国家级发明运用了什么物理规律。这样的问题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集理论性与实践于一体。可以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教材教学转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真正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加工与整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构建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在运用时不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与定理,而是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调用知识,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理应也要回归于生活。我们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将教学向丰富的生活与社会延伸,实现生活资源与教材资源的完美融合,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行为,使物理课堂教学焕发无穷的魅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魏红霞.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J].中学课程辅导.2014

  林义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