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中的复习课尤其要注重再学习、再归纳、和再整理,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练习。本文对“新课改”下影响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复习课 小学数学 新课改 策略研究

  一、复习课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学习、再归纳和再整理,从而达到恢复和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数学技能的一种知识消化的课型。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该如何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复习课?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上成了练习课

  复习课不是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机械的练习让学生疲惫甚至厌烦。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2.内容贪多求全,不分主次

  教师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怎么想的,学生想怎样学,教室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几乎没有任何空间可言。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教师往往自己将重点难点完成后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抄”、“记”、“背诵”等机械任务,导致学生常以机械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

  3.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讲过的题,稍微换个说法,学生就不会了,这是因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只重知识系统本身,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就足够了,忽略了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

  4.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策略

  1.重视复习课,提高教学艺术

  在数学教学中,复习课不是简单地练习,是作为独立的一种课型存在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可以按照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回顾整理,建立网络——强化重点,拓展深化——自主检评,完善提高的步骤进行教学。我们要拒绝将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拒绝在复习课上进行“题海战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同时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各个环节的设置上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

  2.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主交流整理重难点时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的掌握学习内容。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示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重视合作的复习方式

  从复习形式上,重视合作的复习方式,要比教师一味引导、讲解、灌输的方式,学生个体独自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学得要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学习形式。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采用合作的复习方式,班级学生参与度大大的提高,而且能够大大的提高效率,学生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向组员请教学习,逐渐养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根基。

  4.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塑造。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上新授课是能够照顾到学生情感,但在复习课上有所欠缺,导致学生不喜欢上复习课,甚至厌恶复习课。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更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分析学情,因材施教,这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

  5.科学评价,激励为主

  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特别是教师评价非常重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话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可能一句不经意的话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同样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激励孩子的一生。教师在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宜纵向比较评价,不宜横向比较,也就是说教师要评价某个学生,要与他原来的学生情况进行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而不要用他跟不同的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就失去了“联合”的初衷。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以提高或唤回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的。

  三、结语

  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能一成不变,复习课的模式也很多,而且根据复习的内容的不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复习课是一门艺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以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并非一日之功,还是得贵在坚持,落实在每一堂复习课上,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展国培.有效教学 从关注学生开始[J].中小学数学: 高中版, 2013 (1): 43-45.

  [2]李冬梅.浅谈初中数学复习课分层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 (1): 23-25.

  李雪莹 曹兴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