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多媒体手段 培育现代语文素养

  ——浅说高中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摘要: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拓展学生思维,丰富教学含量,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记忆,创设感悟情境,增强审美感受力。运用多媒体手段,必须精当恰切,应当精心备课、制作高效实用的课件,善用文字和配乐,巧用图像、视频加解说。

  关键词:多媒体 意义 精当

  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改变课堂教学的面貌,时代发展使然,不可逆转。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意义重大

  首先,多媒体手段可以拓思维,富含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最大可能的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

  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先用影片《黛玉葬花》中的一段精彩视频引入新课,学生通过一段视频对林黛玉这位美若天仙的女子非常喜爱,同学们都很想了解和探究林黛玉的身世相关的故事,有几个同学纷纷举手示意,积极踊跃的到讲台前介绍林黛玉的一些故事。即使教师把林黛玉形容得多么漂亮也无达到视频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再播放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片段。此时,学生就会发现,电视剧中表现的人物性格与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出入。学生产生了疑问,引发了学生的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传情达意、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

  其次,多媒体手段激兴趣、强记忆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内趋力,使人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集成起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让学生综合感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和热情被有效调动起来,就会创生无穷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力,以致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就会应运而生,学习效率就迅速倍增。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y)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来自味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远胜于教师的单调讲解。

  第三、多媒体手段益于创情境,强审美

  创设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较好途径,教师依据学习内容需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创造优美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在画中。

  教学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二、使用多媒体手段,必须精当恰切

  多媒体手段如何用得“巧”,用得“精”,是眼下教师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指出,在运用多媒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的结合“题材意境”,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安排。

  1.精心备课,制作高效实用的课件

  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设计教学流程,规划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特别要注意的是,忌为表演而做课件。如:第四册教材第二单元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些都是源于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内容,为让学生对小说更加熟悉,就应制作课件,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把小说的几个精彩情节播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被激发。

  2.因课而异,善用文字和配乐

  从本质上看,多媒体就是文字、声音和图像的组合,从“视觉、听觉”上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彻底摆脱“古板沉闷”的学习环境。试想下,若教师在语文课上播放一段清脆优雅的笛声,或一首动听感人的乐曲,学生的思维神经将得到莫大的放松。拿高中第三册教材中《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两诗来说,两首现代诗反映的是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的创作思想。前者描述的是慷慨激昂的斗争岁月,后者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依依不舍的人文情怀,从文字内容上看是两种完全不同格调的文字情怀。教师仅凭自己的说和写,是很难把诗句中的韵味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而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配乐”,在阅读诗句的同时配上一段与之相呼应的音乐,营造出来的效果必会让人为之感悟。

  3.巧用图像、视频加解说

  埃德加?富尔说:“今后的文化知识,不会再局限于读字,而是要运用更加生动形象的图像来展示。”高中语文是一门以“文学”为主的学科,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或现代文,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佳作,每篇文章甚至一些句段,只要学生能细细品读,都会深深体会到课文中那回味无尽的艺术魅力。图像和视频是多媒体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与语文文字的“抽象化描述”相比较,图像则是一种“形象化展示”,通过静态图片和动态图片的完美结合,常常会把一篇汉字文章变得活灵活现。因而,“图像解说”应是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需要积极倡导的教育方式。如:小说《祝福》,祥林嫂一生的悲惨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为了让学生对主人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安排多媒体欣赏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并对部分片段加以解说,让学生对整个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封建社会背景来理解“祝福”一词的真正含义。

  李白《蜀道难》描写大自然的奇险与壮伟,令人回肠荡气。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还是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要,皆有逼人之势。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注重声音的“气势磅礴,波澜起伏”,从而流淌出“诗仙”李白浪漫、豪放、激昂的风格。若在使用多媒体时,仅仅播放出文字和图片,其视觉效果远不如听觉上带来的冲击强烈。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任何手段的使用,都必须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前提。

  高秋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