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因思考而长久 课堂因思考而精彩

  摘要:本文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激情下降的原因,简要阐述了思维是保持学生兴趣和激情的重要保障,并通过教学案例片断做了对比,说明了在数学课堂中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遐想的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活化 空间 思维 活动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法给课堂教学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它以动态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以热闹的活动场景贯穿于整个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显得格外妩媚。可是用来用去,我们又发现学生只对活动感兴趣,而对知识不感兴趣。如果我们教师不给学生自由遐想和思考的空间,就会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学生的这种兴趣和激情就会慢慢的消退,又会陷入那种呆滞的课堂氛围中。

  生活化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事物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让学生亲身参与其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把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思考和总结上升为数学经验,从而获得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知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活动过程,不给学生自由遐想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很难上升为数学经验,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厌倦,所以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就会随之消退。

  在教学中,我们把数学课堂生活化,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形式也是正确无误的,但是随着课堂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不断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中现象的是我们在课堂中缺少了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空间去开拓自己的遐想。学生只有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经验认真的去思考、去总结、去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得以长久保持,同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这些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也会通过学生的有效思考,上升为数学经验,从而使生活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说明了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重要性,所以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才是学习的“根”。

  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给予学生有效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之下,我们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和竞赛,只好将学生置于一番番轰炸式的题海战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时间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一个“容器”,老师塞学生只管装。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现今教学是要求,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听觉和视觉的享受,可是满堂灌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学生还是没有自我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于在课件的声、色、图、影中淡化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生在学习中的真正的乐莫属于“思考的乐趣,和自我超越的快乐”,感觉器官的乐只是一个附属品,我们要追求学生真正的乐。

  [案例一]在《数的大小比较》导入片段:

  师:“六一节快要到了,我们班要评选出一名五好‘小公民’。通过大家的投票,结果李明得了27票,张强得了24票,那么大家想想,我们该评选谁呢?”

  师:出示多媒体演示。“从图上可以看到,李明的票数是27张,张强的票数是24张,李明的票数要比张强的多两张,所以李明是‘五好小公民’了。”

  (由此引出数的大小比较)

  生活素材的选取和教学情景的创建的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展示的舞台,促进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认真思考,把生活中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经验,从而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不是舍本求末,通过外在的华丽、有趣而忽略了内在的思考与探索,使数学教学失去了数学味。

  [案例二] 《数的大小比较》活动片段:

  师:“六一节快要到了,我们班要评选出一名五好‘小公民’。通过大家的投票,结果李明得了27票,张强得了24票,那么大家想想,我们该评选谁呢?请大家帮帮老师评选好吗?”

  不一会儿,学生们都相继高高的举起了小手,从一张张挂满了自信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他们早已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

  生:“老师,我用画线的方法说明了26比24大”说着拿起笔来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师:“嗯,老师看出来了,谢谢你!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费时间,你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好吗!”

  生:“我有好办法!”说着一个小朋友便站立起来。“我有好多火柴,我把十个分为一组,26里面分了两组,还多7根,24里面分了两组,还多四根,他们各有两组,不用比较,我们比较7和4的大小就好了,因为7比4大,所以27比24大,所以李明该选‘五好小公明’。”

  师:“哦,老师听懂了你的意思,你很聪明,想到用自己的火柴棒,给老师解决这个难题!想想还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解决?”

  生:“我比你的方法跟简单,把27分成20和7,24分成20和4,20减20得0,7减4等于3,所以27大于24,当然李明是‘五好小公明’。”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啊!这次老师也学会了这种比较的方法!”这个小朋友听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老师我来教你,比他们的方法更加简单,于是这个同学来到了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

  2 7

  2 4

  然后说:“我们先比较他们的最高位十位,因为十位上都是2,所以我们再来比较他们的个位,7比4大,所以27大于24,李明该是五好小公明了。”

  师:“你好棒啊!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至此,这节课的“数的大小比较”在老师没有教给学生一点理论的基础上,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

  从这个活动中,不难看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静心思考”比较出了27和26的大小,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最后得出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将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既要处理好情境的趣味性和可行性,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思考关系,既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又要把思考渗透在活动中,明确只有为思考服务,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情境才是好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启迪思维,发展智能的活动才是好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更要注重学生的“思”,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多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和引起思维碰撞的条件,让学生积极而有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王永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