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如何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合作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方式逐步进入课堂,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化学教师应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学生合作学习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合作学习的化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化学 有效性 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要达到此目的的关键就在于构建一个能使学生们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而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合作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方式逐步进入课堂,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合作学习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式。作为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了有效学习。但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为“小组讨论”,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小组的讨论问题或进行实验,但有时并未观察到这种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优势所在。那么怎样才能让化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为合作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看书自学。根据思考提纲自主预学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自学课文后,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教师组织恰当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思考提纲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是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去讨论,甚至可同老师讨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产生互补作用,加深认知程度,可以把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小集体共同的认识成果。这样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和人际间的协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原电池”时,我在导入新课后,出示下列自学思考题:1、把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硫酸中,有什么现象?2、把上端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将有什么不同?3、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指针偏转,有什么现象?4、铜有没有参加反应?5、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是什么气体?6、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写出铜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7、锌片为什么会溶解?8、锌片的电子为什么流向铜片?9、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写出锌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10、从能量转变的观点来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11、如何判断装置的正、负极?12、小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3、写出此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与离子方程式有什么联系?14、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哪些?

  学生对于思考题1—10通过自学能够解答,而思考题11-14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是不能够解答的,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初步的到知识积累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师积极参为学生合作学习做出榜样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与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要善于控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共分成6个小组,并且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我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那么我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我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我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与责任等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为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上设计的活动,我尽可能地让每组后进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其他成员进行具有个性的发言,最后由组长进行小结。还有就是容易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难度大的学优生回答;对于中等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对加高分,学优生答对加分少。为了避免初期学优生抢答,学差生不敢答的问题,可以在组内确定每人每天展示次数,同一个人多次展示时,少加分或不加分,尤其是组长,其他人展示多加分,这样就能有效规避每组每次都是相同学生展示的弊病。评价的理念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总之,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取代了团体规模过大的班级学习,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同伴合作性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班级结构。只有做到合作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合作的作用。

  史素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