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幼儿教师提高个人幼教效能感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作者历经三十余年的实践,认为一线幼儿教师应努力提高个人幼教效能感,提出要让社会“尊师重教”、先要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丰富一线教学经验是因人而异的,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勤于实施“园本课程”,积极参加各类幼教教研活动,利用园内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收集各方幼教评价和反馈意见,争取“会诊”机会、参加教案讨论,参与幼教交流、争取外出进修,保持良好心态、缓解对工作的心理压力和对职业的倦怠情绪、提高抗挫折的能力,理性呼吁政府对幼师待遇的改善、广泛寻求社会对幼教事业的支持等体会。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个人效能感 实践与体会

  作为一名在一线幼教岗位上连续工作了三十余年的普通教师。在工作伊始,便关注国内外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和探索成果。为提高自身个人幼教效能感,结合实际努力实践之。现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1.要让社会“尊师重教”,先要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让社会上尊重幼儿教师、重视幼教工作,首先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个人修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方面,我自认为热爱幼儿是我的特长,在个人品行方面也没有打牌赌博、打人骂人等不良嗜好,可以说是“身正”的。但在我参加工作的头几年,由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更无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时并不如意,常常遇到幼儿家长和同事的“白眼”或刁难。起初我总认为是他们不尊重我,不理解我。后来,我试着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在专业知识上,我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幼教专业知识;在幼教工作中,我向同行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在归因反思里,我常常在开展一个幼教活动之后,自觉进行总结和反思,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渐渐地,我的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白眼”和“刁难”的现象也逐步减少了。因此,我认为要提高个人幼教效能感,幼儿教师首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丰富一线教学经验是因人而异的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俞国良等研究后认为:教师随着教龄的增加,一般教育效能感下降,而个人教育效能感上升。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于1981年参加工作,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仅受师专1年的专业培训就正式上岗,在工作的头几年,专业知识虽有不足,但更缺乏的是幼儿教学的经验。因为我通过观察、对比与分析,发现与我同样学历、一起参加培训、一起走上工作岗位的有些同学,她们的教学效果往往比我好,且经常受到园领导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或表彰。我深入反思后认为,她们与我不一样的就是喜欢并主动地与同行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沟通和学习;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主动向他们请教;每开展一项幼教活动后,主动将反思材料交给她们审阅,请她们批评指正。这使我茅塞顿开,并如法效仿,结果使我的幼教能力明显提升。后来,在2003年,已工作22年从教21年的我,深感专业知识的不足,在丈夫的诱导下,我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习深造,并于2005年取得毕业证书。在校学习期间,使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毕业后,对以前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如为什么大、中、小班的幼儿的行为特点和知识接受方式有所不同,为什么小班教学以游戏为主、大班教学上课的时间要加长等等)逐渐被解除了。通过学习,加之努力的工作,我于1983年、1993年和2010年先后三次获得全县优秀教师称号,1987年获得全县“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 2005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获得县机关优秀党员称号,1995年取得幼教高级(中教一级)职称资格。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只不过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一般而言,工作初期以学习经验为主,后期应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

  3.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勤于实施“园本课程”

  幼儿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更有别于大学教育。“园本课程”相比于“校本课程”会更多地用于幼教活动。要想获得理想的幼教效果,幼儿教师必须参照幼儿教育的相关教材,勤于设计并勇于实施“园本课程”,要认真反思设计和实施效果,以优化园本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走“设计-实施-反思-优化设计”的幼教之路。之,设计和实施园本课程教学活动,对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幼教效能感是有积极影响的。2014年,湄潭县荣获《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为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彰显我园幼教特色、提升示范等级,我园开展了“基于“湄潭翠芽”的中国茶文化幼教活动”,根据该活动的计划,我设计了““湄潭翠芽”是我家”的大班科学教案,计划在下学期实施。在设计过程中,不但使我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相关基础知识,更使我知道了如何将丰富多彩的茶资源和茶文化融入到枯燥无味的幼儿科学教育之中,以提升幼教效果。

  4.积极参加各类幼教教研活动

  一线幼儿教师,特别是像我们这类普通的县乡幼儿园,受信息、资金、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开展幼教教研活动是很难得的。一但有这方面的机会,一线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因为,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肯定会有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内容,是幼教探索的过程。积极参加并按课题计划认真设计园本课程和实施幼教活动,是对一线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锻炼,这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幼教效能感是十分有益的。这次我园开展的“基于“湄潭翠芽”中的中国茶文化幼教活动”,我虽已年过半百,还有3年就可以退休了,但我还是参加了这一活动。对此,有些同行不理解,认为我是自找麻烦、思想有病,其实我就是基于这一目的。

  总之,幼教效能感是一线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个人幼教效能感是反映一线幼儿教师素质的根本因素。由于幼儿状况和教育环境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自身因素才起作用,因此一线幼儿教师应设法提高其个人幼教效能感。

  参考文献:

  [1].辛涛.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应用心理学》[J]1996,Vol.2 No.2,42-48

  [2].A.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3].刘世清、刘伟芳.浅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培养.《辽宁教育研究》[J]2002.09.59-60

  孙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