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生物 体验式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动机促进感知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激发动机是体验式教学的起始阶段,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指向、维持、强化的功能。认知源于感知,学生的学习愿望来源于情境之中,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只有给学生设计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才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体验动机。

  如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时,为了引出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我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问题情境。我们班里的同学有好多有姐姐或弟弟、妹妹的,虽然父母相同,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一个孩子既有爸爸的一些特征,又与妈妈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亲代的性状按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的呢?通过课堂实践来看,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学生有强烈地学习欲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学生会急于通过学习来揭开问题的真相。

  二、提出问题促进参与积极体验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体验,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与实际的联系或直观感知,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完成。知识源于行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亲身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体验,将学习内容放在问题中,放在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渗透作用的原理》时,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平时家里会吃凉拌黄瓜,为什么放盐之后,盘子里会有水分渗出呢?这些水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什么青菜放到水里会变得硬挺饱满呢?口渴特别厉害的时候,喝盐水解渴还是喝淡水解渴呢?为什么?这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许平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现在结合生物学习,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生物学需要研究的学问。

  三、深入分析问题促成领悟

  学生通过情境、问题和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地体验后,学生会对知识形成初步地感知,对知识产生感悟,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认识而在大脑中形成的结构体系,学生通过体验来对知识形成一定的感知并进行感悟后,自然而然就会对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对这一认知进行转化和融合之后,形成认知结构。但是学生个人的认知和发现毕竟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彼此交换体验和发现,相互借鉴,能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体验。

  如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对于教学过程我进行了这样的安排,准备马铃薯、番茄、合成的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番茄的三张图片,让学生思考第三张图片有可能吗?如果让你去完成这项科学任务,你打算怎么做?问题一出学生就感到很有趣,兴致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通过分析问题,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四种方案:异花授粉、基因转移、人工诱变、嫁接,但是在下一步的方案分析中,学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对于每种方案都一一否定。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一时之间课堂被卡住了,这时我稍微点拨,能否将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从而让其发育成植株。学生又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很快就有同学进行结论的展示,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们长舒了一口气。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尤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时,更是想尽办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情感体验。

  四、合作交流深刻分析解决问题

  体验内化阶段是体验教学的关键阶段,如何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观念,是教学时考虑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来促进学生的体验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进行交流,在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见解和听取别人的看法时,有助于自己对知识进行完善,从而反思自己认识中存在的偏颇,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基因的表达》时,因为涉及的概念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对这些难懂的概念一筹莫展,既使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也没有任何效果。为了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我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将碱基排列成的长链换成大楼设计图纸;然后送到印刷厂翻印,这个过程就是基因表达中的“转录”环节;这些转录过的图纸被送到施工工地,施工队长按照图纸说明,将一个一个工人进行有序排队;再运来一些特定的材料,排成一定形状,这就是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这样这些“工人”可以开始施工了,基因的表达就完整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讨论交流,就可以加深对基因表达的认识,掌握其中的概念。

  五、及时评价反馈调节引导拓展

  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得的力措施和方法,决定了学生体验的方向,是体验的最终结果。反馈应贯穿于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然后再进行引导拓展。教学过程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以更开放的思路来拓展知识。

  如教学《细胞中的无机物》时,对于有关“水”的内容,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能够理解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现在水这样缺乏,水的作用又这么大,那傣族的泼水节是不是得取消呀。面对这一突然出现的问题,我没有生气,反而好好的表扬了一番。说敢于提出疑问是一种最大的进步,那么我们就深层的认识一下“水”的含义。同学们通过讨论明白了水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我们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刻意回避,那样就会错失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只有经过辨析、改错的过程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才能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课堂生成更丰富。

  总之,体验式教学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时通过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分析、解决,在不断充实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赵明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