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及优化策略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民商法,诚实信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7:2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体制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的民商法是在众多法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它是民法和商法的有机结合。在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是非产重要的原则,它在几乎所有的条款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主要内涵,列举了一些失信现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优化策略
民商法在调整市场经济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民事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信用问题,诚实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诚实信用原则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丢失了诚实信用原则,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环境,如前几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阜阳奶粉事件等。本文主要列举了四个比较常见的丢失诚信的现象。
1、在经济领域出现的诚实信用原则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同样也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相应的经济活动也是变得复杂起来,由此也引发了虚假宣传、产品掺假、金融诈骗等经济领域的失信问题,以及通过各种措施逃避税款的现象。这些事件不仅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活动中诚实信用体系的构建起到抹黑的作用。有权威报道称,我国每年因为逃避债务所造成的损失竟高达1800亿元,因为产品造假所造成的损失同样高达2000亿元,由此可见违背诚信原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会对社会贻害无穷。
2、执法过程中不诚信问题频发
这种问题在地方政府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因为中央的监管很难伸到偏远的地方政府,就会很容易造成某些官员在执法过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收受贿赂、歪曲事实进行不正当执法;在一些的法律案件中,由于某些律师提前收到了好处,他们会不顾事件的真相,胡乱编造事实,甚至和法官串通一气,歪曲事实,这些都严重危害了真正受害人的合法权益[1]。如果长期下去,这些不诚信的问题一直存在的话,人们就会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3、资产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诚信原则问题
现在基本上只要是大型的企业都会设有自己的分公司或者叫做旗舰店,来达到扩大自己经营范围,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大型的企业设立分公司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资产的转移,当分公司在进行经济业务的时候,它们会以分公司的名义,赚了钱之后,这些钱却会被挪到总公司,当赔钱的时候,总公司却会以分公司没有能力偿还债务作为借口,拒绝还款,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很多企业在面对竞争出现不利情况的时候,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采用一些卑劣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蓄意诋毁竞争对手,增加自己的盈利,这些也是巨大的诚信问题。
4、在签署合同的时候,所存在的诚实信用原则问题
合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起到衡量市场成熟、完善与否,在规范交易、减少失信情况的发生上面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不过,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关于合同方面的失信问题,例如:当两家公司谈成一笔生意的时候,就会签订相应的合同,毕竟口头承诺缺少法律效力,但是这时候,其中的一家公司在拟合同的时候,进行文字游戏,进行合同的诈骗,获取不正当的收益;非法转让承包合同会滋生“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公司签订后,违法骗取对方的定金,或者是无辜拖欠欠款、赖账等层出不穷。
这些失信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环境的正常秩序,动摇的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
二、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不断深入的认识,人们提高了对它的重视程度,诚实信用原则已经逐步渗入到了法律体系中去,成为了整个民商法领域的最基本的原则,它的作用也是逐渐从补充性作用提升到了强制性的规定。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诚实信用原则是确保人们行驶权力和履行义务的基础
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有明确规定:“一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都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项规定就表明了公民不管是在行驶权力还是在履行相关的义务的时候,都必须遵循诚实信用所要求的内容。如果当时在行使权力或是是在履行义务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那么他就属于是违法的,必定会受到相关的惩罚措[2]。这项规定对公民的行为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它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2、可以用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和评价法律行为
杨仁寿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诚实信用原则就是用来解释、补充或评价法律行为的准则。它在指导和解释当事人的法律行为的时候,还能够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做出基于法律角度的评价。
3、诚实信用原则还可以用来补充完善法律体系
法律条文里面的文字是比较抽象的,不容易被人理解,为了更好的普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法律条文进行有效的解释,达到让每一个人都理解的目的。
三、改善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策略
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民商法的具体施法过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失信现象比较泛滥,改善和完善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成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优化策略:
1、加大对民商法典的完善
民法典不仅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会诚实信用体系的建立。目前来说。我国自颁布民法典以来,对它的重视程度比较小,里面所存在纰漏和错误并没有得到制法部门的及时修改,导致现在的一些规章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一定要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对法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争取建立完善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诚实信用体系。在完善法典的过程中,要严格保障当事人依法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够出现不诚信的举措,切实保障民商活动有法可依。
2、对失信现象提升惩罚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民事活动的增多,夹杂着很多的失信问题接踵而来,不诚实、不信用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些的负面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诚实信用原则体系的建立,而却对受害人的权益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不过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惩治力度却是非常小的,有的甚至都没有法律依据,致使失信人员逍遥法外[3]。所以要想进一步落实我国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就需要加大对失信现象的惩罚力度,对发生的不诚信、不道德现象,要做到不留情面、不徇私枉法,刚正不阿的惩处失信行为,从根本上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3、建立符合中国社会环境的诚实信用体系
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诚信原则是维持市场秩序的最基础保障。要想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秩序,一定要从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诚实信用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广大公民的道德体系建设。这一项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全国公民的共同努力,从自身上面对道德素质重视起来,不断对自身加强自律。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对应的约束公民道德规范的法律法规,对公民起到强制性的要求,使那些缺乏道德观念的个人或者是团体尽快转变态度,规范自身的行为,让诚实信用真正起到它该有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语
诚实信用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美德,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维护和发扬光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要的规范要求,它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上文对在民商法中所存在诚实信用问题的分析,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具体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烨.关于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4,05:15-16.
[2]余靖.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与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21-123+127.
[3]张富霞.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4:114-117.
文/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