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优入党答辩”工作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初探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学风,推优入党
  • 发布时间:2015-10-29 10:15

  ——以Z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摘要】大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因素合作互补的工作。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风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出发,将高校推优入党答辩工作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党建促学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学风环境。

  【关键词】推优入党;学风建设;促进;对策

  推优入党与学风建设都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Z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开展推优入党答辩工作有效带动广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增强大学生学习和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进而让一些学习上、思想上积极进取的优秀学生能加入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形成榜样的力量。因此,以高校推优入党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Z大学外国语学院推优入党答辩工作介绍

  推优入党答辩,即是指由基层团支部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参加党课培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支部进一步培养考察并通过入党答辩的重要环节成为预备党员的这一过程;通过规范的答辩制度和程序,公开透明的答辩过程、以及团员、党员、非党员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入党答辩成为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环节。

  Z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推优入党答辩工作以来,至今共进行了9个批次的答辩,计划发展党员149名,答辩通过136名,通过率91%,淘汰13人,淘汰率为9%。其中还在全院开展《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关于“推优入党对象”答辩工作的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报告。分别向校团委和校党委组织部提出“关于以党建带团建、推优创先,增强团组织的工作能力的建议”、“关于注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完善发展中各项流程和考察培养环节的建议”两条。

  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大学生学风建设,其中,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榜样力量充分体现,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品学兼优,政治方向坚定,学习目的明确,遵守学习纪律,最能体现班级中积极向上的学风。同时,学生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师生之间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广大学生受到榜样力量的影响,在考风考纪、课堂秩序、学习兴趣、整体成绩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获得国家奖学金人数逐年增加,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人数在逐年增加,班团活动组织得更加丰富多彩,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二、推优入党答辩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1、推优入党答辩与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

  推优入党答辩工作是以答辩的形式培养考察推荐优秀团员入党,是规范大学生入党动机、增强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创新环节,就是严把入口关,让广大学生认识到榜样的力量,也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关键。学风建设则是一所院校对学生学习目的、风气、态度等方面实施综合培养和管理的过程,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因此,二者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2、推优入党答辩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推优入党答辩效果的有力保证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推优入党答辩一方面是在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在选拔优秀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竞争力,体现学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的关键,而综合素质的提高自然与学校的学风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优良学风的培养也是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

  3、推优入党答辩是促进学风建设有效途径,学风建设是推优入党答辩成效的直观检验

  争优创先选拔优秀大学生入党就是要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激发积极进取精神,端正入党、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以及将来走向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优入党答辩是对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对每个学生是一种激励,进而对院系的学风有效促进。而营造优良的学风则是每个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进而党员发展的素质高不高,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强不强才能有效检验。

  三、当前学风现状及问题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良好的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靠教师、学生、学校的管理体制、育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当前,Z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风整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内动力不足,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缺失

  学风的好与差,一方面靠学校院系的外部育人环境,另一方面主要靠学生自身的自我养成。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是当前的现状,一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主动性差。二是学习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较强。三是被繁琐的校园活动缠身,没工夫学习。四是对工具课的学习较重视,对知识类、技术类课程只是应付。五是一些党员、积极分子只顾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模范带头作用未能显现。这样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如不加管理教育会影响全学院的学风。

  2、教师投入精力不足,课堂中心地位缺失

  教与学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教风也有待加强,个别教师的责任感不强,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不注意更新知识结构,有些教师忽视教改和科研工作,缺乏创新精神。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疏忽,只侧重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听讲效果和课后反馈。使得课堂的中心地位缺失,产生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教师有责任改善教风学风。

  3、管理不够严格,制度化缺失。

  学院教学、学生以及考试管理不够严格也是学风不良的客观表现。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疏于管理造成教学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不能明确责任不了了之;对于学生违纪、考试作弊等学风不端的行为因人情而未按照相应的管理规章落实,违纪现象不能严肃处理,使制度的严肃性缺失,因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不高。

  四、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1、把好党员发展关,模范带头促学风

  外国语学院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其中党支部的作用是关键。通过长期开展推优入党答辩工作,不断完善答辩工作内容和环节,加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分子的骨干力量培养。首先注重其学习成绩、学风表现等日常考核,实行流动岗位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利用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示范作用,“传、帮、带”的影响其他学生,促进整体学风向好。

  2、抓好德育工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德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培养学生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和亲和力。加强德育教育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学院辅导员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风。组织班级开展主题教育,利用主题班会进行诚信教育,观看励志人物事迹;将考试违纪案例表演成话剧等等,让学生感同身受。

  3、建章立制,发挥良好学风育人功效

  学风建设制度先行,制度是良好学风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一定的规范和长效机制,如校院系学风建设内容与职责基本规范,院系领导、辅导员、班委三级学风职责规范、党团组织、学生会学风监督职责等。在此基础上,外国语学院制定《学风建设实施办法》、《学风建设制度细则》以及学生分级约谈制度,定期分别召开学生代表、班团委干部、教师辅导员座谈会探讨学风建设;实施学院学风建设优秀班级、优秀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学风。

  4、抓好课堂主阵地,教风学风良性互动

  学生课堂是检验学风建设成效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纠正课堂上学生的陋习,掌控课堂秩序,改进教学方法,主动以适应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方式授课。改进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外国语学院推广“无手机课堂”活动,由学生会发出《勿让手机影响课堂倡议书》、《遵守学风纪律承诺书》等形式,在学风建设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注:本文为2013年陕西省高教工委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研究成果,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类。

  参考文献:

  [1]任慧英.西安工业大学学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2]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李一凡.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赵邦枝.关于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1993,(3)

  文/席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