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安全现状与应对———以城市水安全为视角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水安全,水体污染
  • 发布时间:2015-10-29 10:04

  【摘要】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内容,在传统水安全继续恶化的同时,新的城市水安全危机接踵而至:城市水源告急、水体污染、重大水安全公共事件交织着水环境恶化、安全漏洞、不确定因素等风险,使城市水安全更加错综复杂。在此现状下,应着手从发展观念、技术进步、产业革命多方面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安全问题。

  【关键词】城市水安全;水资源;形势;战略

  一、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

  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交织着传统的水少、水灾问题,水安全危机已成为人类生存、生产及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1]

  1、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速度加快,城市化与水资源供需矛盾间愈明显,而粗放且效率低下的利用方式和水资源浪费更加加重了短缺。

  2、水质污染与水生态退化并存。由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的渗漏渗透,地下水品质急剧下降,地下水污染加剧和地表水超标排放并存。此外,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达地区的一些污染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给本就水生态脆弱的地区带来更大威胁。

  3、城市内涝频繁且管理措施滞后。近年来,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越来越高。主要原因:一是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渗水量;二是排水系统使城市雨洪径流直接流入河床。[2]同时,在我国城市环境行政管理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以及多龙管水增加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难度。

  4、生态环境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生态功能不断减弱。一方面由于非均衡发展战略,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与水质变差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区域,硬化部分一般都占在70%以上,大多城市水域自然生态结构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脆弱。[3]

  二、城市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城市水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应对造成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更加严峻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

  1、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预计2020年将接近65%,城市人口增长对水资源刚性需求增加以及水污染的加剧将对我们城市水安全形成威胁。

  2、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每年以7%~9%的速度在高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农业、服务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相对于发达国家农业灌溉用水系数0.7左右来说,我国仅为0.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加剧了城市供水压力。

  4、供水企业资金缺乏,供水设施老化。

  由于水价受国家严格控制,使供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此外供水企业一般是老企业,设备陈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5、全民节水、用水等方面的意识薄弱。

  6、气候变化对城市水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反常气候变化会增加城市干旱和洪涝的风险,使水资源的可供性,允许的水消耗量和供需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均会受到影响。[4]

  三、城市水安全问题的应对

  1、制定符合国情的综合水安全战略。随着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需对城市水安全战略进行调整。一是调水解决工程性缺水和时空分布不均,治水防治水患灾害和污染型缺水,节水是需要长期遵循[5]的方针,管水优化配置水资源。二是根据我国城市水安全问题的高度综合性的特征,实现向系统性治理、城乡一体化治理转型。

  2、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水资源战略体系。从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储备状况来看,储备形式较为单一,战略应急水源不足。一是建立健全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以保证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不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而受到影响。二是建立自然降水回灌制度。选择因地制宜的回灌技术,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和雨洪灾害等问题。三是建立水资源储备机构和调动机制。

  3、建设城市水安全保障与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城市水安全战略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应急机制和预警机制。一是规划保障,实施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建设道路,约束水资源的服务功能。二是城市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对城市的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系统统一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统一。三是建立水安全应急机制。建立预备水源,构建水利、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和应急预案。

  4、推进水利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不断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并规定其交易补偿机制。同时,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加强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安全意识。加强水安全教育,旨在全民参与水安全战略实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形成爱水、节水、保水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规范和调节人类水事行为,制止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和掠夺性开发行为,推动社会经济的自律发展,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6、建立健全水资源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城市水安全。立法应体现对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相互辅助和配合。我国现行法律《水污染防治法》、《水法》使我国的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保障,但从总体上看,各部法律契合度不高,完善现有的水法,加大对偷水和水污染事故者的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追究,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法律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7、对水安全应急管理事后评估,积累经验。政府如何在水安全的突发事件出现时,根据已有的危机处理法律制度与应急机制,让我们能够变危为安。

  参考文献:

  [1]王淑云,刘恒,耿雷华,黄昌硕.水安全评价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2009(07).

  [2]刘建芬,王慧敏,张行南.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防洪减灾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3).

  [3]李伟卓,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12(01).

  [4]杜祥琬,气候变化带来的发展契机[N].科学导报,2012-06-25.

  [5]周岚,快速城市化与江苏城镇水务发展[J].建设科技,2010(21).

  文/籍一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