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与当地化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集体土地入市,改革
  • 发布时间:2015-10-29 09:45

  【摘要】“三农问题”是民生之要,始终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政策以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作出了对农村建设性土地入市的相关规定,可谓是给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必将对农村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背景出发、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及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当地化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从市场化与当地化的融合,讲述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集体土地入市;市场化;当地化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是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正式确立了“集体土地入市”的政策。以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加之农村当前所处的环境,农民单纯依赖农村土地的收益已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随着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劳动力的锐减,造成农村土地荒化现象严重,加上近年来,小产权房的异军突起,隐形市场的最终形成,种种迹象表明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必将是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

  一、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

  1、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市场化的概念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主要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通过市场机制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以有偿、有期限的方式转让给他人,从中获取利益,以实现土地财产收益的最大化。

  2、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市场化的表现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土地资源的锐减,人们纷纷将视线投到了农村这片广袤未经加工的沃土上。而农民也乐于改变这种单纯的依靠农村集体土地来获取的极低收入,在获取高收入的同时也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收益。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第一、租赁。是指承包方以一定的条件,将自己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种植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出租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

  第二、转包。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在农村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大量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无法进行农事活动,所以他们将土地转包给了他人进行大规模的农事耕作。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免于农事的劳苦,还有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入股。也即土地使用权入股。吸引外商入资的同时农民可以入股,参加利润分成,这也紧跟《决定》中强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使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加新的增长点,从而有效拉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也可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为了适应当今发展潮流,获取较多的利益,纷纷将自己的土地以不同的方式转让给他人,造成我国农用地的大量减少。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曾说过:不管农村土地制度如何改革,都必须保有最低土地防线。

  在实际的考察中发现,不少农村农民将土地转包给外来商人开发建厂、建造工业区,不良的排污措施,造成了当地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农村的治安问题让人堪忧。随着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大批陌生人口将进入农村这个熟人社会,在农村当今只剩下留守儿童和一些年迈的老人中无论在各个方面显然具有较大的优势,显然对农村的治安问题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二、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当地化

  1、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当地化的概念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当地化主要是指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投入到市场化的潮流中。以期优化资源的配置,使农村、农民、农业乃至整个链条中的各方获得收益。

  2、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当地化的表现

  第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当地居民。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出租、出让、入股给受让方,受让方可以优先考虑当地的居民来为其签订雇佣合同。用工当地化,农民肯定是对当地的情况最清楚,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这样也避免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闲置,不仅解决了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添翼助力。

  第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基于农村相对闭塞的信息,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缓慢,而投资者在此发展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必将会带来许多农村未曾有的设施,势必给带来了一些新天地。

  第三,利益共享当地化。通过共享集体土地入市所带来的利益,在农村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分配机制,在不影响投资者投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用来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3、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当地化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辨证学的原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当地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分依赖当地居民,势必也会带来不容小觑的问题。当企业的方针政策与当地居民劳动力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势必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诸如罢工、起哄闹事等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对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带来影响。

  投资者在给农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当地的基础设施。例如,大型的机器设备会碾压当地的公路,我们知道在农村一系列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还达不到普通的水平,稍微损害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发展农从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投资者在此发展工业、不良的污水排放,种植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土壤板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会给农村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暂的经济效益,这是得不偿失的,必须给予禁止,在不破坏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农村环境的同时又给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争取实现二者的共赢。

  三、市场化与当地化的融合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与当地化的融合主要是指集体土地在市场机制配置下充分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的利益,实现市场利益与当地利益的融合。

  1、土地长租短约制

  实行土地的长租短约在我国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在笔者进行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在宜兴农村集体与用地者实行‘长租短约’,“通过这种方式盘活了集体建设用地,实现了集体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让集体经济组织的腰包鼓起来,也给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无锡市国土系统人士对此所作的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国土部关注宜兴“长租短约”土地流转模式》2014年7月]

  2、入市利益共分享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对农村经济的起飞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利益的共分享,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分配机制,在不打击投资者积极型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农民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去。

  3、劳动用工当地化

  这主要凸显了市场化与当地化的充分结合。农村的熟人社会、相关利益链的紧密结合。考虑当地本土情况,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重保护

  在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孙鸿烈院士认为: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共赢[网易搜索.孙鸿烈《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共赢》2009年9月]。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市场化与当地化,不过是对未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和构建,其实质是通过这种方式、手段来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若干构想[J].苏州大学学报,2014(03).

  [2]张振中.湖南首次“入市”流转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OL].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2014-05-09.

  [3]黄建生.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02)

  [4]何元斌.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与社会福利的关联度[J].公共理,2011,(1).

  [5]倪念.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5)

  文/吕梦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