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来源:楚天法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9 10:18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而经过无数人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产生,它揭示了隐藏在社会科学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实现机制,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1、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如社会领域的阶级斗争,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领域的不同理论的争论等等,这些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都是矛盾斗争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影响、渗透、推动、转化,这是不言而喻的,而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都会导致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进而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社会矛盾,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
2、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解决问题,需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物质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次上不断发展变化着,因此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以规律为基础。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由社会关系的基础构成,实践是它的全部,它决定一切其他活动,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是时间,而且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时刻本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历史具有客观性存在性,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因而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个要素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都是相联系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而不能孤立存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和部分紧密相联。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分清主次通观全局,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归宿是整体,而实现整体性最优的必由之路是在总揽全局的前提下处理好部分的问题,立足整体,统筹兼顾。在整个社会科学活动中,都要遵循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大局角度出发,并重视细节,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因为方法论原则是科学世界观和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中介,影响、制约和支配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1、实践原则
实践原则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遵循的第一原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遵循实践的原则,必须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与可能去选择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要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客观系统确实的第一手资料。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科学成果正确与否,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如何的根本标准。
2、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是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同时也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联系中所获得的整体性的新质态。在人类社会中,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中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把社会对象看成是一个有层次、有组织、有序的整体系统,同时也要把该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3、发展原则
坚持发展原则首先要坚持把任何社会现象都看成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研究对象,坚持把对现状的研究和对该事物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要认识到社会现象都是一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只有深刻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善于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作出超前预测,坚持从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现象。
4、矛盾原则
矛盾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认真贯彻矛盾分析方法,根据矛盾运动的规律来分析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原则。在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时,必须坚持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把矛盾分析方法同实践、的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的原则结合起来,全面探讨社会现象内部矛盾各个方面及其环境、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
5、客观性原则
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在认识和研究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从调查研究出发,在大量、全面地收集和掌握第一手感性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力求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和内在的发展规律,客观性原则是人们取得正确的科学认识的基本原则。
6、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客观实际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事物、任何现场都是多种因素、多种条件、多种属性构成的统一整体,要达到对事物的客观性的认识,必须要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作为最完备、最科学的方法论,在19世纪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但依据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目前为止,唯物主义作为最完备最科学的方法论,不是具体的方法论,而是一般的方法论。它是高度抽象的,适用于所有领域的哲学方法论,但它与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又存在不同。相对于唯物主义而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它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形成的。同时,相对于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又是一种一般的方法论,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性的指导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必要的能力准备,即使将来不做社会科学研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能帮助我们看到许多不曾看到的东西,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消费者,也会受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就好像自我意识对于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的作用一样,就特定的知识和学科来说,如果没有成熟而系统地方法论作为预设和前提,就表明这一学科和这一类知识对于自己的逻辑依据和研究程序、自己的视野和边界以及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为,尚缺乏系统而清晰的认识。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理论的宣传,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朱红文,冯周卓.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意义和视角[J]求索,2003(5).
[3]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
[4]列宁选集:第23卷,第279页.
[5]周晓虹.社会科学方法论若干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1(6).
文/刘佳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