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密支那

  密支那(Myitkyina)原来叫“斯那公”又叫“三拉公”,为“绅士”的意思。后因密支那东边伊洛瓦底江的江面很窄,改名“密近那”,意为“最窄的江”的意思。1989年,确定其名为“密支那”(Myitkyina),缅甸语意为“大江边的城市”。她坐落在密林遍布的野人山和高黎贡山(缅甸部分)脚下河谷盆地里的美丽的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的两条源头西源头迈立开江和东源恩梅开江的汇合同处敏宋(Myit-son )的下游45公里处。整个城市沿伊洛瓦底江一字排开,处处充满墨绿的厚厚的植被,覆盖率达81%以上,风景美丽迷人。密支那所在的纬度:25-22N,经度:097-24E,海拔:180 米,年平均气温23.7℃,人口约20万。她距缅甸旧都仰光(Yangon)1470公里,距离新都内比都1740公里,距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780公里,距离中国腾冲180公里,距离中国瑞丽310公里,距离印度雷多(Ledo)446公里。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它是北缅克钦邦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中心。

  密支那是缅北的交通中心,交通四通八达,是缅北的铁路终点和公路枢纽。它是仰光-密支那铁路的终点,火车站有七条殖民时期修建的窄轨,客运货运都行;又是伊洛瓦底江航运的起点,下可直达仰光,通达江海;航空机场距离市区仅10公里;往东沿史迪威公路可达到中国云南保山市的腾冲县,往西沿史迪威公路通印度雷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密支那又成了是史迪威公路上的贸易中心,现在是计划修建的中印公路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并有密支那机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7年4月,中国腾冲至缅甸密支那二级公路正式通车,公路从腾冲猴桥国家级口岸出境,到密支那才一百多公里。

  密支那资源丰富被称作是“动植物宝库”,“黄金之乡”和“翡翠之乡”。密支矿产资源丰富,有钼、金、银、铜、铁、铅、锡等,特别是玉矿,是缅甸最大的玉市。孟拱(一译“莫冈”),在密支那西南50公里,孟拱河(伊洛瓦底江支流)右岸,密支那-曼德勒铁路由此经过,出产世界上最多最好的玉和翡翠,附近有红玉和琥珀等矿。密支那的砂金也很著名。密支那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特别是拥有大片的原始柚木林。所以密支那还是缅甸柚木的采伐和加工中心,因为世界柚木主要产在缅甸,而缅甸柚木主要产在密支那,而且以密支那的柚木质量最好。在密支那附近出产一种香米称作“咔萩”(khat cho),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亦因气候好,水土肥沃,其水果也很出名,盛产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 apple)等,一年四季鲜花水果不断。

  密支那城市不大,虽然城市人口很少,才二十多万,但教育发达,有高级中小学和幼儿园10多所,还有著名的密支那大学、密支那基督教学院等四所专科学校藏匿其中。每年都有几百名从这里的大中院校毕业的学生到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留学,包括欧美日本和台湾地区及邻近的中国大陆。他们大多在国外学成后回来,为该市的教育文化做贡献。而在中国国内有很多人口多二三十万甚至更多的城市里一所大学都没有。密支那还有一所育成高级中学,据说是缅甸最大的华人学校,在校学生多达1700多人。

  密支那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许既不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也不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其发达包容的宗教和文化。三江汇合处的密支那既是江河汇聚处,也是世界宗教汇集之地。西北面有印度教国家印度,伊斯兰教国家孟加拉,南面有小乘佛教下缅甸,北面东面有大乘佛教和儒教的中国。最后英国的基督传教士的到来使得这里几乎囊括了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在此生根发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宗教生态。当地众多民众信奉小乘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宗教教徒相处融洽互不干涉,民风淳朴、与人友善,处处显示出祥和的气氛。在密支那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金碧辉煌的寺院和佛塔,小小的城市里居然有各类教堂佛塔有多达20多座。

  密支那是一个民族和文化大熔炉。虽然城市规模与中国的比较来不值一提但是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民族和文化的国际都市,而且是一座文化多样包容的都市。密支那世居民族以克钦族为主体民族,其他民族有掸(Shan)、缅(Bamar)、腊西(La Xi)、阿依(Ayi)、玛鲁(Maru)、央宛、格兰、摩些、格堵、华人等十余种。其中华人约两万,印、巴、孟侨民约三千。与世无争的人们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及这些人所带来的甚至有些迥然不同的文化。更为神奇的是,布施的人不一定都是信佛的人,其它信仰的人如伊斯兰、基督教徒也会对他们布施。有些华人的孩子则仍然像在中国一样,到正规的华文学校学习中国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会学习缅甸语。有些早上学习汉语,下午学习缅甸语,晚上又可能学习景颇语或者其它一些语言。其它民族的孩子也都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比如孟加拉人就要学习可兰经和阿拉伯语,印度裔人要学习印度教和印度语等。几乎这里所有的人都是语言天才,因为最少要掌握三四门语言。本民族的语言、缅甸语、景颇语是必须要掌握的,其次是英语和汉语,特别是汉语。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影响力的加强,以及大量的中国人来这里淘金和生活,汉语越来越受到各种族的人欢迎。

  上了年纪中国游客如果细心观察的还会发现在密支那还有一种别处看不到的中国旧时景观--路边凉水坛。因为密支那终年气候较高,特别是在夏天温度会24小时在20℃度以上,白天最高温度可达40℃,人民每天需要补充大量的水。所以在一些十字路口,有用木头搭成小亭子一样的架子,上面放置一两个棕红色的陶罐和口缸,里面盛满凉水,这是行善人家放在路边方便路人解渴。与国内任何小城相比虽然密支那的繁华程度有些差距,但卖饮料与矿泉水的商店还是处处都有的。神奇的是这些饮料喝水店的门口也会放着这样的架子和坛子,里面仍然装着凉水,店主丝毫没有觉得这样做会影响他的生意,这一景观居然变成了一个文的化腾图,展示着人们的善意和美德

  密支那左右枕靠高大的山脉,大河流淌其间,所以风光秀美。自然风光好,人为的风光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可以说就是我们中国现在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密支那的城市规划非常好。“密支那的城市规划,再过100年也不会过时” ,中国云南的一位领导地方访问该市后感慨。密支那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村庄,用本地话讲就是个大寨子。城市道路两边房子间隔很宽,房子与房子之间都有花草树木,不像中国的城市街道上房子之间基本没有缝隙。市区的建筑也不高,很少有超过三层的,其中有一座酒店,只有不过区区六层楼,居然是密支那最高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农民盖的房子都到八层十层的。虽然城市建筑不那么高大上,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令人向往的另一面:街道都非常平直、宽阔,主要交通干道中间基本上都有绿化隔离带,大道两边还预留着空地,种植着一些小乔木,再往旁边才是冠盖如云的大树,而这些大树也不是我们中国城市里的那些花几十万上百万一棵的从山里挖来的,而是天然的。也就是说城市道路的开挖实际上是把森林里占道树砍掉,然后铺上碎石混凝土就成了,绿化都天成。在云南德宏州瑞丽的独树成林的景观可以说这里处处有。现在的北上广深等巨型一线城市对这种风景可以说永远只能在梦想里了。在地下,100多年前埋设的管道、线路系统,至今仍正常运转,且能满足这座城市的需求,据说这才是最让中国城市规划师向往的。当然这得益于其殖民时代英国人留下的遗产。在密支那居民的房子不管是新是旧,家境不管是富是贫,都拥有一个宽敞的院子,房前种着果树,屋后生长着榕树等高大的树木,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绿荫之下,整座城市也笼罩在绿荫之下。这种带着前庭后院的房子不就是我们中国城市人所向往拥有的田园别墅吗!早上的起床铃声是各种野鸟的歌声,中午听着各种虫子的叫声上班做活,夜晚听着青蛙的歌唱入眠。城市在田园里、在森林里,田园里、森林里有城市,密支那是名副其实的森林之城、田园城市、文化城市。

  密支那虽然地处秘境,但是在人类现代史,特别是中国现代史中也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抗战初始,中国的抗日战争节节败退,沿海地区全部沦陷,为了打通西方援助的通道,云南军民花了一年时间修筑了通往缅甸的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日本为了切断中国的后援而入侵缅甸,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军占领密支那。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蒋介石火速派遣10万大军火速前往滇西和缅甸支援盟军阻止和攻打日本人。1944年,中国有3个师参战,抗日名将孙立人、潘裕昆等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密支那攻坚战役历时两个多月,每天激战不息,拉锯绞缠,浴血苦斗。日本56师团水上源藏少将潜逃到伊江东岸,在一棵大树下开枪自杀。8月3日,密支那光复,被称为密支那大捷此役共击毙日军3400人,俘虏70多人。 中国驻印度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地处一个神秘的国度的神秘一角,但是细看历史,密支那也向世界发出了巨大的证明其存在的声音。近年来,随着缅甸国内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加快,缅甸国内政局的稳定,缅中、缅印、缅孟边境地方政府官员及民间交往日益增多,经贸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随着盈江-密支那、盈江-八莫公路的不断改善,腾冲-密支那,腾冲-雷多的公路的改建扩建;随着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作为交通枢纽、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的桃源之地密支那将最终大踏步地走出深山,走向世界,脱掉神秘面纱,展示世人其美丽!

  陈德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