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术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按照时间对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推动作用。本文以期通过文字,直观地展现出武术的风采,凸显武术内容,能对读者了解武术有所裨益。

  关键词:武术;武术发展

  一、武术萌芽时期

  武术的产生可追溯到远古祖先为了生存而与野兽搏斗的狩猎以及生产活动可以说是武术产生的基本源泉。原始社会人类制度和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简陋,狩猎成为主要内容,为了防御敌人和捕捉天敌,人们常以群居的方式四处流动,在采集和狩猎的过程中,最有效的就是拳脚与技击。后来石制或木制的工具被人们发明创造了出来,以作为武器,再实践中产生了徒手和手持器械的搏斗技能和捕杀技术,武术的萌芽可以说从这里开始了。

  随着人类智慧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劳动果实出现了富余,部落之间就出现了利益之争,同时产生了阶级观念。战争使那些仅带有缝纫工具的狩猎用具以及简单技能已无法满足频繁而惨烈战争的需要,于是专门用于杀人的作战兵器发明创造了出来,接着兵器使用的训练方法也随之开展起来,军事战争成为了武术得以发展的催化剂。

  二、武术体系形成时期

  夏商周时期作为独立形式的武术,并在频繁的奴隶贵族战争中得到发展。为了战争的需要,青铜器成为更多兵器的基本材料,训练内容也更加丰富,远射和长兵作为作战的主要武器,如斧、戈、戟、矛、钺、刀、剑等。于此同时,也产生出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如劈、扎、截、挑、刺、砍等。《礼记?王制》中记载着:“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就体现了当时人们以比赛的形式提高人们的作战能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步骑兵也在这个时候兴起。长柄的武器变短,短柄的武器剑身变长以使得步骑在战争中发挥强大作用。武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技击性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突出。在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参加战争人数众多,士兵体质强弱与技能高低成为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各国纷争严重,诸侯都崇尚武力,极大地促进了军事武技的产生。

  三、武术发展时期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汉代可以说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人、对练或集体演练的套路在宫廷的盛宴中常常出现。统治者开始重视拳术的表演和比赛。在汉代,统治者还通过“试弃”来选拔武职人员。特别在后汉时期,名将甘延寿被选用为“期门”军职,就是通过“试弃”来获得的。

  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民族迁徙杂居,南北方武术得到互相融合的机会。西晋时传授刀盾和单刀双戟的口诀,与人格斗取胜也有秘籍。“击有术、舞有套、套有谱”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构架也在此时期完成。

  隋唐时,封建社会经济得到大发展大繁荣,这与魏晋南北朝时停滞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武术重新崛起。唐代时期开始推行“武举制”。简单来说就是以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武艺人才,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促进了民与国习练武术。唐武德年间,因为帮助李世民铲除了平王世充有功,少林寺因此声名大震,寺中的僧人达到2000多人,练武风气日益高涨。

  四、民间武术兴起时期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射弩、使棒、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在城市、街头、巷尾打场演武。表演的武艺有角抵、使拳、舞剑以及打弹、射弩等,对练有“打套子”等,集体项目也发展较快。宋代武举制除解、省、殿三试之外,比试内容有所增加。

  元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蒙古统治者开始限制民间习武活动,有许多武术大家隐姓埋名,习练武术的组织开始转为私密的民间组。这个时期,武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抑制。

  明代是古代武术承上启下具有明显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在中期以后民间武术空前活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势,其主要表现在:各派拳术与器械门类繁多,拳械技术体系的建立不断完善,各家拳械谱与歌不断发展,单式操练,对练,搏击与套路武术多种形式并举,古佚剑法的搜寻工作得到重视,中外武术交流不断加强,各类武术典籍著作不断问世。

  五、武术体育化时期

  清代是武术蓬勃发展时期。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盛行,民间武术进一步门派化理论化套路化,既练习拳械又练习气功成为了武术界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变化标志民间武术已经发展成为有多种锻炼方法且有强身健体自卫防敌等多种作用和功能的运动项目。由于满清贵族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度限制练武,所以清代的武术活动不如明代。但由于武术在民间已有广泛群众基础,加之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之风反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更加纷呈于世。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迷踪门,还有长拳类和短打类。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

  民国时期的武术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国人提倡强国强种,一些社会名流和教育家也招揽武术人才,出面组织和推广中华武术。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国术馆,聘请知名拳师认教,其后,全国各省市县通设国术馆,与此同时武术还纳入教育范畴,民间组织相应而生,马良编写了《中华新武术》由于官府的支持和倡导,全国武术开展起来。

  六、现代武术发展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为继承和保护武术,各级武术协会纷纷成立了,国家还设有专门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得组织机构。武术正式被列为比赛项目。1953年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的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武术作为表演项目进入竞技体育中,后来又举办了全国性武术比赛,表演大会等。国家创编了用以比赛的规定套路,编制了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的书和挂图等,这些举措使武术得以普及和发展。国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武术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七、结语

  武术博大精深,体系庞大。它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起着极大的作用。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作为华夏儿女的中国人,武术传播与发展的主力军则更加需要了解武术投入到热爱武术的行列中,为武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杨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