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管理的“精益化”思考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课程管理,精益思想,应用技术型大学,双证书
  • 发布时间:2015-01-08 13:27

  摘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管理要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社会价值为核心,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的课程制定、实施、监控和评价实行有效管理,把以学科知识系统为导向“推式课程”变为“拉式”课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程管理;精益思想;双证书制度

  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课程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保证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目标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的的课程管理必须做到:对整体课程形成新的理念,变“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把以学科知识系统化为中心的“推式课程”变为以工作为中心的“拉式课程”;发展和建立适应由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转型的学校文化和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相联系。通过课程的制定、实施、监控与评价确保学习与教学有高标准的要求并与未来行业发展、职业工作的要求保持一致。

  精益化是一种组织原则、观念,也是一种技术。把精益思想引入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管理视野,为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转型的课程管理提供了正确、有效而经济的指导原则。

  美国学者詹姆斯P.沃麦克在《改变世界的机器》的基础上概括出精益生产的思想精髓--精益思想,他在著作《精益思想》中概括了精益思想的5个原则:精确地定义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让客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课程的价值是课程满足主体(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一定需要,是课程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联系学科专业的纽带。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直接面对学生的界面,是学生专业水平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生安生立命之本。高等学校的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将表象化专业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专业水平、职业能力、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学生从事职业的素质。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管理必须在文化素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目标职业所构成的价值流,在课程管理每一个节点,精准地实施课程管理,消除不必要的课程环节,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与目标职业的适切度。

  课程的设置要改变从学科出发的思想,让用人客户从职业终端拉动价值。

  一、以终端需求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变“推式课程”为“拉式课程”

  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是相对完整有机系统,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服务,应用技术型大学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一个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系统。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为专业课程顶层设置为指针,转变从学科出发的课程管理思想,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高校的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持,高校专业课程的设计要以地方产业规划为指针,并具备适当的前瞻性。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理念,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约束,打破学科的界限,走出象牙塔中学科课程的孤岛,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的特征与地方产业的发展,并基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的要求进行应用型大学的课程顶层设计,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从用人终端拉动的课程设计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进行精准的人才市场调查,基于地方产业发展解决专业定位问题,把人才市场的调查作为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二是要探索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课程、职业成长过程紧密结合,摸索产学研三位一体培养人才的方式与途径,建立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三是实施市场终端拉动,落实就业导向实质性改革,解决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

  二、依据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的价值流节点,构建起理论课程体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有本科底蕴,又要有职业特色,本科教育是其本质,运用技术是其优势,职业特征是其运用性最直接的表现。构建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要彰显其本科特征,不能强调应用型而降低本科标准。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要为理论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架起桥梁,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要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衔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相联系,把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联系。

  三、推行“双证书”制度,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接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就是在培养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上,立足于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确定课程内容,从而体现职业综合素养,将职业资格认证的目标要求融入相应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以目标职业对专业的要求,设置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体系。

  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是基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是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评价方式要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形式,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方法,与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相互衔接。

  首先,课程目标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要使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目标,成为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的纽带。其次,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构建以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形成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等级的对应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杨保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