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认知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民族学,田野调查
  • 发布时间:2015-01-08 16:18

  摘要: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家获取资料最根本的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民族学工作者,熟悉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田野调查,笔者认为:它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结合实际行动,才能更好的理解渗透在其中的真谛。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参与观察

  作为一名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田野调查方法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所谓田野调查,指的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但是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的,不仅仅只有民族学,还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各类学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田野调查方法在各个学科中的重要性。

  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凌诺夫斯基开创的“参与观察”式田野调查方法,标志了现代民族学的开端。他将以前古典民族学所用的宏观研究方式转变为微观的研究方式。让那个时代的民族学家告别了“安乐椅上的民族学家”的称号。作为马凌诺夫斯基学生的费孝通先生,在他的著作《江村经济》中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详尽地描述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该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除费孝通先生以外,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也运用参与调查的田野调查方法写过许多著作,如著名的《金翼》、《凉山夷家》、《义序的宗族研究》等。虽读过很多关于田野调查的书籍,但要将其很好的运用到实地调查中,还得需不断的累积田野经验。如何进行田野调查?没有人能简单、明了而又准确地回答,只有亲身进入到田野中才能真正的体会。

  书中常言田野调查一般可分成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但根据自己暑假亲身体验却认为第一、二阶段可以合二为一。实际上的田野调查可为四个阶段。下面,以笔者2013年暑假在恩施州来凤县徐家寨的假期调研为例。来谈谈笔者对田野调查方法的浅识。

  一、准备阶段

  1、选择调查点

  根据选择调查点的四个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选择有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笔者选择了来凤县徐家寨作为此次的调研地点。当地的梯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区域的特色景观之一,同时该村落还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交通的落后,该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地理景观都较好的被保留了下来,作为湖北省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调查点就选定了这里。

  2、熟悉调查点的情况

  因笔者对选取地点较为熟悉,所以不需花大量时间来熟悉当地情况。选定调查点后,重点是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这便成了笔者的一大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什么都不用调查了。调查前,必须多次前往调查点,考察和熟悉调查点的习俗和文化,才能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发现他人未发现的新情况。

  3、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和问卷的设计

  调查点的村落不大,人口并不多,因此调查问卷数量也不多,详细的调查大纲却是重要的。撰写前要弄清楚调研目的,理顺调研思路,再结合之前收集的资料,设计出较为完整的提纲与问卷。

  4、选好住宿的地方

  居住地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调查,便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二是注意人身安全。笔者此次调研选定在一户老年人家中。老人的子女都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年夫妇二人。况且这对老年夫妇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声望,这样既利于调查又便于收集更多的资料。

  二、调查阶段

  居住地选定之后,便开始正式调查--“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这是笔者第一次田野调查,因此存在很多的不足。

  到达村子的第一天,并不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先同村民熟悉下,了解当地的一些礼仪和禁忌。接下来的时间里,才逐渐展开调查范围。笔者想强调的是,同当地居民交往,一定要尊重他人,尽量装扮的朴实。作为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庄,很多思想还是很传统的,并没有多少的潮流可言。

  笔者发现该村很多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村中生活的多为老人和小孩。也正因这一点,语言上的沟通就不太容易--他们说当地的方言,且不会说普通话。这就成为此次调研中最大的障碍:无法很好的沟通。所以,这就需要对录音资料进行当天整理,很多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第二天请教该村村支书。随着居住时间变长,笔者也能较好的与村民进行沟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学学者进行田野调查,在同吃,同住,参与当地的劳动生活下,还应学会当地的语言,进行融洽的沟通。

  最后,每天调查归来,都应整理好当天收集到的资料,并为第二天要进行的调查访问做好准备,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田野调查笔记。它的重要性体现到这些调查笔记可以为你回去后撰写论文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资料。

  三、撰写调查研究阶段

  结束调研后,回到学校就开始着手撰写此次的调研报告了。首先,将所有访谈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接着把有用的资料提炼出来,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开始写作。

  撰写报告过程中,很多问题都会显露出来,这也预示了此次调研的不成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当地的特色是梯田,但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很多关于梯田的问题未设计好,就没有得到想要的资料。这样对写作有了一定阻碍,更不能很好的叙述出当地的特色,成为这次调研的遗憾。

  最后,笔者认为做为一名民族学工作者要做好田野工作,不仅仅是多读书籍,更应多到田野中去,从实践中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提高自身的调查能力。田野调查并非书本上那般简单,它需要经过亲身体验后,才能更好的认识和认知。

  参考文献:

  [1]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

  [2]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N],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2).

  [3]马翀炜,张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理论思考》.[J],思想战线,2003.

  刘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